一.政策的制定程序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期望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或所要避免的消极社会影响。政策目标可以确立政策制定的方向,可以为备选方案的设计和筛 选提供依据,可以为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提供基本依据。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主要环节:一是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这是决策者的主要职责;二是不同的参 与者对政策目标的认同,这涉及民主参与问题。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
备选方案的设计是指围绕政策目标采取的,以实现政策目标为目的而进行 的设计、谋划、拟定解决方案的活动过程,是寻求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下级给上级提出的策略(行动方案)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而 且必须说明各自的优劣和得失,可供上级考虑和选择。只会提出一个方案的下级是不称职的,必须坚决撤换。
备选方案设计包括: 实践主体, 行动的方法、手段,时空环境。
设计备选方案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分为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若干环节。备选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所有方案包括进去,备选方案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设计备选方案必须依据实际,适当超前。
(三)、备选方案的筛选
备选方案的筛选就是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方案价值、方案可行性、方案效果、对方案风险进行论证评估。 对备选方案的筛选要遵循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政治价值标准。科学合理的政治价值标准要体现出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成本一效益的标准。能够以最小的成 本换取最大预期的社会整体效益的政策方案才是高质量的政策方案。第三,伦理道德标准。良好的政策方案要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四)、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与合法化
在经过备选方案的筛选之后,将进入到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阶段。这一阶 段就是在评估、论证各种备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选择出政策方案的过程。备选方案的筛选是确定最终政策方案的前提,最终政策方案的抉择是筛选备选方案的结果。
由于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非独裁的政治体制,因此在确定最终政策方 案的时候基本是集体选择来确定的,常见的集体选择规则有:
第一,一致同意规则。这是指参与选择的全体成员必须一致同意选择某个 政策方案才能。
第二,多数抉择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多数票来决定最终政策的出台。
第三,赞成投票原则。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可胜出。 方案在被决策时必须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予以审议和批准,才能转化为正式的政策而具有合法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遵循。取得了合法性的方案具备了强制力,可以交付执行机关去贯彻落实。
二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
(一)传统理性模式
传统理性模式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理论。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 模式。它的前提是:决策者具有的理性,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统一的价值偏好,决策目标单一而且明确。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决策者知道所有与具体问题有 关的目标,决策者能够辨别所有的选择,决策者能有意义的评估这些选择,所有的问题的信息都是可以获得的。由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传统理性模型被 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二)有限理性模式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是由美国学者西蒙提出的。在他看来,只是得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被 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完全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他提出了相对满意的决策准则。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 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或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三)渐进决策模式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在批判传 统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模型。他认为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者对以往政策性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决策者要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政 策不断进行调适。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试验、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渐进决策方法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主张不间断的修正, 达到最终改变政策的目的。
(四)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社会学家埃奇奥尼在对传统决策模式和监禁决策模式的批判基础上提出混合扫描模式。这种模 式是指在政策选择和执行过程中对信息的不断寻找、收集、加工、评价和权衡。他把决策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操作性决策两个层次。战略性决策在高层次上作出全面 性、根本性的考虑,这一层次虽然强调理性,但不要求像理性模式那样作出精细的分析和择优,只要求留下一个或几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方案。操作性决策过程中,会 将整个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决策或者小步骤,选择容易的限制性,把较难的放在后面执行。战略性决策比较接近传统理性模式,操作性决策更接近渐进决策模 式。
三 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1.一贯与稳定原则。行政决策前后政策的大目标和基本原则应保持一致,不能前后矛盾、相互冲突,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政策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2.信息准确全面原则。信息的准确、全面是保证行政决策科学型的基础。
3.系统原则。决策既要处理好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有整体观念,要统筹安排,全面衡量利弊得失。
4.可行性原则。决策实施要具备实施决策的现实条件,决策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决策成本、社会大众的接受等多重因素。
5.动态性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改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社会环境是变化的,公共政策应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政策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