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行测题目时,一个推理或论证中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是多方面的,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逻辑错误类型,希望给广大考生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命题都必须保持同一性。如果概念没有保持同一性,通常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即把不同的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例如,王大妈的女儿要出嫁了,王大妈为此到商店去买布,王大妈问:“你们这里有好布卖吗?”营业员回答说:“我们这儿的布都是好布,坏布怎么会拿来卖呢?”王大妈为此非常生气,布没买就生气走了。王大妈为什么会很生气呢?原来是营业员偷换了概念。营业员说的“好布”这个概念内涵非常贫乏,凡不是坏布就是好布,而王大妈心目中的“好布”的内涵则要丰富得多,必须是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都是符合她心意的。
案例:我国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在5~6公斤。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的婴儿的体重只有4公斤,则说明其间他的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说明上述论证存在的漏洞?
A.婴儿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发育不正常
B.上述婴儿在6个月时的体重高于平均水平
C.上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低于平均水平
D.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
【解析】正确选项是C。“平均体重”和“体重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体重低,但是体重增长不一定就低。题干论证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转移论题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例如,母亲问:“儿子,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儿子回答说:“妈妈,你的衣服洗完了吗?”儿子的回答中出现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因为针对母亲的问话儿子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然后才能提问,否则就违反了同一律,而作为母亲的,此时则应当强调儿子必须首先回答问题。
3.自相矛盾(两可)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例如,“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既肯定了“所有的人都没有进去过”,又肯定了“有的人曾经进去过”,自相矛盾。
4.模棱两可(两不可)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都加以否定,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例如“要说如果天打雷就下雨这不对,但是要说天打雷却不下雨恐怕也不正确”,由于“如果天打雷就下雨”与“天打雷却不下雨”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矛盾关系,显然对此不能都加以否定,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案例: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B.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C.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
D.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
【解析】正确选项是D。选项A、B、C都和题干一样,犯有“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题干中前一个“共同语言”是指共同的观点或看法。A中甲所说的“工作”,是指工作的这一段时间,是一个时间概念,乙所说的“工作”则是指做某件事情,是一个空间概念。B中前一个“杀人”,是指非法杀人,后一个“杀人”则是指合法杀人。C中前一个“小”是指年龄小,后一个小则是指体型小。D中的错误是“自相矛盾”和“模棱两可”。
更多公务员备考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招考信息、考试资料等精彩内容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