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如今,作为备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微信,在方便社交与工作的同时,也因为这个平台催生了越来越多的隐形加班现象——据媒体报道,许多工作指令看起来只需要发个信息、查个数据,或者翻看一下聊天记录就可以达成,但正是这些看起来随手可做的事,让工作变成了24小时、365天的事,微信群成了“紧箍咒”,手机聊天框里装满了一些职场年轻人强忍着的担忧与焦虑。
公考角度解析
[提出观点]
互联网抹平了世界,技术进步给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带来极大红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工作增添不少便利,但也带来不少烦恼维护员工“离线”后的权利,应该得到重视。
[综合分析]
在当前的社交环境下,一个人又不可能离开微信等社交软件:社交媒体时代,不少人的社交关系已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甚至,一个人主要的社会关系就体现在通讯录与各种微信群里。快节奏工作、生活场景下,不少人往往只能选择在微信上交流,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开会、打电话或约饭局。这是“屏社交”时代的一大特点。
尤其是,社交软件加剧了工作的碎片化。因为现在在社交软件上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分发,着实便利了不少。但这种便利的另一面则是员工要随时可应甚至随时可到。哪怕是已经下班,有什么任务领导只消动动手指就可以安排。然而,劳动者应该拥有正常的休息权,通过微信安排的加班,往往在家里进行,虽然这也是一种加班,但未必会有加班费的补偿,由此导致新的劳资矛盾。
这是一种新的职场伦理困境:社交工具的高度成熟,为社会观念、职场伦理带来种种不适应。员工皆反感,但面对须臾不可离开的现状,又往往无能为力。怎样厘清公与私之间的边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对策措施]
完善法律为新形势下劳动者的权益撑腰。在相关既有法规上,增加对员工“离线”后休息权的规定,免除劳动者在信息时代的工作焦虑,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公司应当让员工拥有休息权利。劳动者应该拥有休息的时间,下班后职工应得到休息,公司不能随意占用劳动者休息时间。
劳动者要学会使用我们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休息时间,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的利益。
更多公务员备考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招考信息、考试资料等精彩内容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