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教育学考试中常考的关于孔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著作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这本书是孔子弟子们对各自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记录,然后汇编城一本书。
[单选]在中国,()记述了孔子的教育思观点,是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
A.《学记》B.《大学》
C.《论语》D.《中庸》
【参考答案】C
2.教育作用和教育对象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打破了当时贵族对于教育的统治,为人人应当接受教育提出了理论依据。同时,孔子大力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多选]“性相近,习相远”的“习”指的是( )。
A.人的禀性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
答案:BCD
[单选]下面选项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而知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 D.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诲焉
答案:D
[单选]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答案:A
[判断]私学是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贡献之一。()
答案:错
3.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和教育内容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即“学而优则仕”。
[多选]社会本位论主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
A.柏拉图B.涂尔干
C.马斯洛D.孔子
答案:ABD
4.教育原则与方法
①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②启发诱导原则。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③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④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学思习行)
⑤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单选]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一教学体验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师生协同B.启发创造
C.因材施教D.反馈调节
答案:C
[单选]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
C.墨子D.孔子
答案:D
[单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A
[单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
[单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意无意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孔子很早以就经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学原则里的()原则。
A.循序渐进B.直观性
C.巩固性D.启发性
答案:C
[单选]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
A.尊师重道B.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D.教学相长
答案:BC
5.教师观
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强调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重视自身的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有对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为学生服务。以教为业,以教为乐,“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名言说明教师应该具备()。
A.忠于职守的品德B.团结协作的精神
C.人际交往的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
答案:D
姓名: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