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一般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C.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3.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4.精加工策略的实质是( )。
A.重现学习材料 B.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C.把材料归类 D.计划监控
5.下列有关于皮亚杰理论错误的是( )。
A.图示是一种认知结构
B.同化中图示发生根本变化
C.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D.平衡是顺应和同化的相互平衡
6.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状态中应激的有( )。
A.某人失去亲人后长时间心情郁闷状态
B.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
C.战士们演习中取得好成绩,这一段都很有劲头。
D.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狂喜万分
7.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
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
8.行为塑造法是根据( )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模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A.皮亚杰 B.斯金纳C.艾利斯 D.奥苏贝尔
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0.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成熟,可以拿下来,然后再挂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
1.D【解析】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影响效果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故本题选D。
2.D【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故本题选D。
3.C【解析】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这里是自我强化。故本题选C。
4.B【解析】精加工策略也就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因此它的实质就是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重现学习材料是指复述策略,把材料归类是组织策略,计划监控是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B。
5.B【解析】B项中同化只是加强和丰富了原有的图式,顺应才使图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本题选B。
6.B【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司机的紧急刹车属于应激。AC属于心境,D属于激情。故本题选B。
7.C【解析】本题考查奥尔波特特质理论中首要特质的含义。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其中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故本题选C。
8.B【解析】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故本题选B。
9.A【解析】在后习俗水平的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故本题选A。
10.C【解析】指导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品德不断完善的德育方法。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任务,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并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不断发展自身品德。因此选项C与题意相符。榜样示范法指通过树典型、立榜样,让学生有学习的参照和目标,从而教育和鞭策学生的一种方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锻炼主要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故本题选C。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师资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