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
定义 |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还应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
(二)持续经营
定义 |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注意事项 |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
(三)会计分期
定义 |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注意事项 |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3)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四)货币计量
定义 |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进行计量,具有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作用。 |
注意事项 |
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
以上就是会计师考试网对初级会计称职笔试《会计实务》考点-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的会计师考试信息,备考资料,欢迎关注华图金融的微信公众号(jinrongkaoshi)或者下载华图金领人app查看银行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