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之翻译推理的变式考法
翻译推理一直是逻辑判断考察的重点模块,近年来对其考察乍一看似乎有弱化的趋势,实则不然。仔细研究历年的考试真题会发现,翻译推理的考察丝毫没有减弱,只是穿上各种形形色色的马甲。考查形式更加灵活的。出题形式也从单一的考法演变为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综合题型。
马甲一、基本款——基础考法题型
仅仅通过找出题干中的关联词,按照正向的推理顺序,找出题干中正确的逻辑关系,依据肯前肯后、否后否前的规则,找出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
例1、:实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听从专家的意见;如果听从专家的意见,就能避免决策失误。
据此,可以推出( )
A.专家的意见有时并不一定正确
B.只有听从专家的意见,才能避免决策失误
C. 如果不听从专家的意见,就不能避免决策失误
D.如果不能避免决策失误,就不听从专家的意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由题干如果听从专家的意见,就能避免决策失误,可以推知题目中的逻辑关系为“听从 避免”,选项A讨论的内容在题干中无法找到推论依据,故不选;选项B中逻辑关系为“避免 听从”与原题干逻辑关系不同,故不选。选项C“不听从 不避免”,否前不能否后,C中的逻辑关系不成立。D选项中“不避免 不听从”,根据肯前肯后,否后否前,D选项中逻辑关系,故选D。
马甲二、前卫后拉链款——逆向推理型
题干中给出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论,需要考生根据题干中结论结合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寻找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例2: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有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C.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由题意知,题干中的逻辑关系为“甲且乙 丙”。需要的结论是“甲及格了”。根据否后否前,所以需要的第一个条件必须为否后的内容即—丙,结合题干的逻辑关系,—丙 —(甲且乙)。需要甲及格了,只要乙没有及格这个前提存在,那么甲必然要及格才能不违背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因此若要得到题目中所需的结论总共需要两个结论1、丙没有及格;2、乙没有及格。故选B
马甲三、太空棉防霾版——结合论证复合题型
论证一直都是逻辑判断考察的重中之重且论点的形式多样,对翻译推理内容的考察可以隐含在论证题目中,要求考生对存在条件关系的论点进行加强和削弱。
例: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 )
A.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
B.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
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要求作答出最能质疑的结论。题干中的论点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这个结论中包含了具有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结论并非某一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两个事件中的逻辑关系。由题意可知论点实质可翻译为“经济稳定 强大的制造业”,而在真假判断中我们曾经学过“P Q”存在矛盾面及“p且—Q”,据此,可以知道,选项中逻辑关系为“经济稳定,且没有强大制造业”的选项即是正确选项,故选C。
以上几种题型都是对翻译推理中的逻辑知识点的考察,不难发现,翻译推理并非离开判断推理模块的舞台,而是以更加多元的形态出现,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需要抽丝剥茧,挖掘出题人真实的意图, 找出题干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翻译推理仍未考察的基础,各位考生务必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