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法技巧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方法技巧

2021年浙江公务员令人头疼的分析推理题究竟何去何从?

未知 | 2020-07-08 10:02

收藏

  2021年浙江公务员令人头疼的分析推理题究竟何去何从?

  7月份已经来临,暑假也悄然开始,而这时也正是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佳时机。随着上半年的各省联考已经结束,下半年的国考又成为联考失利同学的又一出路。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备考国考呢?笔试行测判断推理模块一直是行测当中提升速度较快、提升空间较大的一个模块!在去年2017年国考行测当中,省部级和地市级的行测卷中的判断推理首次采用差异化的形式。在2016年的国考行测当中,虽然首次采用了省部级和地市级的差异,但在判断推理这一块却除了题号的差异之外,别无二致。不仅如此,去年的地市级判断推理题的难度却意外的超越了省部级的难度,而这一难度的差异就体现在地市级的逻辑判断中采用了一道大材料题,后面紧跟的五道题全部都是分析推理题。而分析推理题也是逻辑判断当中最令考生“闻风丧胆”的一种题型!这一点其实也是今年国考行测题的一大新趋势,有点模仿资料分析的出题方式,值得考生注意,以免被打的措手不及。那么言归正传,到底分析推理题如何才能更胜一筹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几点:

  一、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排除法”。

  很多考生对于排除法的理解过于单一,导致做题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全方位、多角度的“排除法”应当包括三点:直除法、代除法、边做边排法。直除法就是根据题干的信息,在选项中直接找出与题干相矛盾的选项一一排除掉。代除法是在直除法不管用的情况下,直接将选项认为是正确的、当做已知信息去做推理,最终推出的信息与题干相矛盾,然后再将原来认为正确的选项一一排除掉。边做边排法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一种方法,很多考生在做分析推理时,习惯将题中所有信息都匹配完备后再看答案,实际上许多题目只需要你将题中部分信息匹配完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了。

  二、利用“极端”信息找到关键信息。

  分析推理题中的信息非常多,常常让考生找不到从哪入手。而“极端”信息就是考生应当学会找的关键信息,所谓“极端”信息指的就是题干中的最大信息和最小信息。最大信息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次,越是出现的次数多,越有可能最先被匹配完成。最小信息是指题目中出现次数最少的信息,而它往往会成为题目中的约束条件。例如:

  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A. 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 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 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 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答案:C

  点评:题干中的“小华第二”的“第二”只出现了一次,而题干中还说明“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因此,小华必须是第二名,否则第二名就没有猜对了。所以答案为C选项,此题利用的就是极端信息原则。

  三、利用假设法结合选项选出答案。

  假设法实际上是分析推理题的最后退路,因为你无法保证所有的分析推理题都可以利用简单技巧去解决。所以,假设法也是有时候必须采用的方法。有时候,有些题目选择代入排除法的时候,工作量太大,也不如直接用假设法会更快。

  总之,分析推理题即便是难,大家也需要有攻克的决心。毕竟去年一下子考了5道题,而且还上了“热搜”,所以考生今年还是要好好准备一番的。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