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成立了两新学院
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国家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中担负着传承历史、引领公共卫生学科创新发展的责任。近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院校成立了两个新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网站7月17日发布的消息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医防协同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原公共卫生学院基础上成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同时,为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成立后的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设10个学系4个中心;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设5个学系,3个研究中心及1个政策模拟实验室。
消息称,7月16日下午,两学院成立仪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举办。会上,院校党委书记吴沛新宣布了两学院的人事任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由王辰院士兼任,杨维中任执行院长,江宇任副院长,冯录召任执行副院长;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由刘远立任执行院长,胡志民任常务副院长。
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介绍了两学院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王辰院士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重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实践看,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和制度性的不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凸显了医学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进一步把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院校的公共卫生学科体系建设,将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解决一个问题,满足一个需求。解决一个问题是指弥合医防裂痕,推动医防协同。”王辰院士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康复医学并行发展,忽略了学科间的融合,弱化了对医学生大健康意识的培养,成为‘以治病为中心’的根源性因素之一。因此,院校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一级学科,设立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学科,以推动医学教育、健康相关研究领域创新,促进医防融合,这是成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的初衷。满足一个需求是指开展政策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卫生产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而蓬勃发展,亟需院校这样学科体系完善、行业影响力强的国家队发挥智囊机构作用,为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基于学术和调查研究的卫生政策咨询,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国家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中担负着传承历史、引领公共卫生学科创新发展的责任。近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院校成立了两个新学院。
消息称,7月16日下午,两学院成立仪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举办。会上,院校党委书记吴沛新宣布了两学院的人事任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由王辰院士兼任,杨维中任执行院长,江宇任副院长,冯录召任执行副院长;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由刘远立任执行院长,胡志民任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