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时事政治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时事政治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谈临港新片区“双循环”新使命

澎湃新闻 | 2020-08-20 11:02

收藏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谈临港新片区“双循环”新使命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面向未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一年来,新片区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制度型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临港新片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这一年,全球保护主义思潮泛起,中国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是中国在自主开放道路上的新探索,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也以亮眼的成绩单,证明了封闭保护不会带来发展,开放合作方能互利共赢。
 
创新制度设计  促进贸易发展
 
临港新片区在充分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色,构建了全新的海关监管体制,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完成了多个“国内首单”创新业务。以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目标的制度创新体系,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新片区。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片区新增进出口企业604家,环比增长2.4倍,同比增长3.3倍,创历史新高。此外,高度开放的运输自由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新片区集聚、配置航运资源的能力,也对促进贸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  加速投资集聚
 
临港新片区积极致力于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投资吸引力。一是加大开放力度,设立全国首个合资理财公司,并在电信、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探索放宽外资持股比例。二是提升投资便利度,通过实行告知承诺制、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等方式,降低制度型成本,便利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三是强化法治化管理,多家机构发布司法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的工作意见,上海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检察服务基地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临港新片区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了投资集聚,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15115户,同比增长70%,注册资本金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13%。
 
畅通要素流动 促进互利共赢
 
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在畅通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为更充分地整合和优化国内、国际资源,提供了制度保障。“金融30条”赋予临港新片区多项金融先行先试权限,加快了金融开放创新体系的形成,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出入境、停居留便利,放宽外国人才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方面的限制,推动执业、考试更加自由等,提升了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为新片区发展集聚了大批海内外人才。通过不断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综合数据枢纽,加快启动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措施,新片区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有利于我国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总体上看,一年来,新片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在危机中培育了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于变局中开拓了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在中国探索自主开放新路径、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大循环,把国民经济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只有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互相适应、互相匹配,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在洞悉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对我国全面谋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已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这意味着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高度融合、相互促进,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拥有门类齐全、规模领先的产业供给能力,总量巨大、增长强劲的消费市场,加上近年来流通技术和业态不断创新等优势条件,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体系比较完备,也为更高水平开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利条件。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应对当前,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谋划长远,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部署。既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发展的现实新选择。
 
三、临港新片区在促进双循环发展中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临港新片区应继续发挥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征程中,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内贸与外贸联动,实现双循环发展
 
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扩大进口,有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支撑国内大循环;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和提升监管能力,促进出口贸易和中转贸易发展,统筹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发展,畅通国际大循环;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促进内外贸联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稳定供应链与优化产业链结合,实现双循环发展
 
发挥优势,在引进外资的制度设计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深化探索实践,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外资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稳定供应链;整合资源,完善走出去服务平台,搭好跳板、建好通道,带动更多企业融入国际大循环,优化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要素流动机制,加快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链,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深化改革与实践国际经贸新规则并进,实现双循环发展
 
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建设更加有利于国内大循环,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高效畅通的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对标、实践国际经贸新规则。一方面,要勇于探索,为可能落地实施的部分找到适宜的路径和方式;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为难以落地实施的部分找到既符合规则需求,也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实现在规则层面的国内国际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为优化全球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责任编辑:张静
校对:徐亦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