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特色高中数量全市居首,跨学科教师成主力
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在充分尊重每所学校自身发展的基础和需求基础上,对全区高中学校进行了分批分类指导,引导学校自主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错位发展。
上海教育博览会“区域教育大直播”9月29日晚聚焦普陀教育,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胡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组组长、市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胡兴宏,东方卫视主持人于飞齐聚直播间,围绕“破解‘高产‘特色高中的密码——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的普陀实践”的主题,深度探讨了普陀区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成果。
上海市教委公示公布 “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名单中,连续4年,普陀区都榜上有名。上海市三分之一的特色高中(4所)都来自普陀,每批次都有一所,以4所特色高中的争创成绩位居全市首位,市级优质高中由原来的3所增至8所。
为何普陀区屡屡获评,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组组长、市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胡兴宏归纳为以下三点:学校氛围好、学校起步早、学校真做实干。
胡俊分享了普陀区“高产”特色高中的三大密码: 选对特色、 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做好融合、全面发展;标杆特色、创新平台、示范引领。
普陀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设有了效果,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高。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报名特色高中自荐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在师资方面,跨学科人才成为普陀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普陀区的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钱君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系。博士出站后,她成为了同济二附中的一名生物学科教师,同时也是学校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在普陀,像钱君老师这样的跨学科人才还有很多。2016年以来,普陀区有1人获得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成为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学员;7人担任“攻关计划”基地支持人;2名教师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人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48人获“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规划中,普陀教育的理念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而特色高中的建设,不是一所学校在做,而是举全区之力在创建。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转变中,普陀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让每一个普陀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