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时事政治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时事政治

青岛科技大学:因势而新,让思政育人成为办学进行时

澎湃新闻 | 2020-12-01 10:46

收藏

青岛科技大学:因势而新,让思政育人成为办学进行时

11月17日晚,一场不一样的音乐节,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冬天带来了别样的温暖。在青岛科技大学在崂山校区,由该校文化建设办公室联合美育中心等联合策划的“青春有young 歌赞祖国”首届操场音乐节,再次为学校思政育人模式探索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把时间往前推到11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工作的通知,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四所高校成为新一批齐鲁高校思政课“同城大课堂”教改项目承担单位。其实早在2019年,青岛科技大学就已经获批开展“同城大课堂”工作。一直以来,对于青岛科技大学而言,坚持思政育人是她始终所坚守的使命。
 
现在,我们从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节,足以窥见,这所学校正在思政育人的发展道路上,积极打造具有办学特色的“科大样板”。
 
什么是思政育人背景下的“雅俗共赏”?
 
如果要为文化下定义,或许“雅俗共赏”能成为很多人对于其是否能深入人心、广泛传播的定义。
 
我们把“雅”看作品味,“俗”看作文化的渗透力、穿透力,那么对于文化育人而言,雅俗共赏或许也是青岛科技大学进而进行思政教育的标准。
 
后疫情时代,强身健体成为大众热切关注的话题。钟南山先生十年如一日坚持健身,不仅获得了强健的身体,还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他曾强调:“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十月,青岛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刮起了一阵不一样的时尚新风——重新定义广场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在操场有序分散、夜色中起舞的大学生,不仅构成了学校中一道特色的风景线,更以运动的形式,在帮助学生强健了自身的体魄的同时,也让他们释放了生活中的压力。
 
11月,跳出活动方式的局限,青岛科技大学让操场成为了音乐节现场。为了更大释放操场空间上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提高艺术品位,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满足学校同学们艺术养分的吸收,一场专属于科大师生的操场音乐节应运而生。
 
青岛科技大学希望以音乐为媒介,帮助学生们从音乐中感知生活,从生活中体味音乐,并以此为契机丰富校园音乐文化,进而用文化育人的力量,力求用动人的旋律诠释当代大学生的希望与梦想。
 
而切合“青春有young歌赞祖国”这一主题,通过小提琴钢琴合奏、口哨表演、小合唱、校园原创歌曲联唱、琵琶重奏、笛子合奏等表演,一个小时内,现场表演了大众耳熟能详的《青花瓷》,此外,科大回澜青韵合唱团和师生原创《青科姑娘》等校园歌曲,还有著名口哨音乐人曹庆跃带来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天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主办方还专门邀请了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战士毛传信为现场同学录制了视频。
 
音乐,是文化动人的表达形式;文化,是引古喻今、跨越地区推动思想传播的时代注脚。而走出教室,将操场演变为更具张力、创造力的思政育人空间,为老师学生们带来一场“雅俗共赏”的音乐盛宴,我们可以发现,大学操场音乐节作为青岛科技大学在思政育人道路上的最新探索,正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模式,将文化与传播、教育与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如何让文化育人的理念刻入学校的基因?
 
在探索擦亮思政工作新品牌这一工作任务上,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对自身的要求准则:多年来,青岛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着力构建“四年不断线”学生成长综合培养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格局,擦亮了大学生思政工作新品牌。
 
在国家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当下,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成为其关键。此外,对于大学而言,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需要大学教育做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学习的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高校自身的学科研究优势、社会网络资源、校史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岛科技大学正以行动履行这一职责。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已经刻入这所学校的基因并融入学校的发展,以品德教育助力学子成才的氛围在青科大的三地五校区蔚然成风。
 
2008年,青科大年度人物作为校园文化品牌之一,正式写入了青岛科技大学的历史篇章。每次的颁奖典礼也都是一次生动的思政大课,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感染教育身边人的理念成为年度人物一直不变的主题。时至今日,青岛科技大学已经举办了五届青科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涌现出了50多个优秀个人与团体、50多个洋溢着奋斗气息的鲜活故事。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整个集体,他们的光辉事迹犹如一股春风,将暖人的事迹吹进了每一个师生的心田,也成为了青岛科技大学思政教育的强引擎。
 
2018年10月16日,由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广播电视台主办的“遇见青科大 青春正当时”《享.读》创新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崂山校区第二报告厅举行,青岛市首个高校《享.读》创新示范基地正式落户青科大。而如今,享读亭依旧安静伫立在校园当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依旧可以在这里享受沉浸式阅读所带来的心灵体验,在经典著作、天文地理等书籍的熏陶下,校园里全民阅读的热度始终不减。
 
“让城市因读书而受人尊重”,这句话不仅挂在深圳书城的最显眼的位置,更作为深圳的十大观念,深深印在每个深圳人的心里。在今年,青岛积极地走出去,希望借鉴深圳理念,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密码。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岛需要在全市营造更为浓厚的阅读氛围,青岛科技大学以享读亭为抓手开展的阅读教育,无疑成为城市建设理念实践的高校排头兵。
 
为何青岛科技大学能成为山东省思政育人的先行者?
 
在今年2020届毕业生离校之际,青岛科技大学还举行了“聚爱科大.喜迎校庆”毕业思政课,围绕“庆典课”“青春课”“寄语课”三个板块,以线上+线下的模式,不仅作为学校为离校学子送上的一份极具学校特色和情怀,更具有社会延伸性的思政课堂,更是该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有效探索。
 
而现在,不仅仅是音乐节、广场舞、年度人物、享读亭,在近几年,科大讲坛、端午诗会、诗词大会、国学达人挑战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好评,更在多种模式的延伸下,演变成为学校内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育人课。
 
未来学校的图书馆将不断丰富书籍的种类,并以现在已有的莫言专题书架、党建专题书架为模板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各种音乐会、书画展将在未来的校园内交替开展,如今,科大学子已经在无形中产生对于思政课堂模式展示的期待,思政教育已经脱离了大众对其的刻板印象,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办学优势。
 
回到“一省一策思政课”,其推行旨在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省级层面打造一批品牌工作项目,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把高校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为何青岛科技大学能成为山东省思政育人的先行者?
 
答案已然很明显。未来,结合学校正在积极构建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青岛科技大学将依旧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立足山东,努力成为全国思政育人推进历程上的高校骨干。
 
 
责任编辑:蒋雯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