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申论备考: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迫切需要对标加快补上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为此,政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民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村民是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依靠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与村民的健康最直接相关。因而,要将村民动员起来,激发其参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但从当前村民的状况来看,尚存在一些公共伦理缺失的现象。特别是最近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这种状况更加凸显出来。例如,仍有人认为出门不戴口罩、串门聚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别人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只有摒弃侥幸、无知无畏的心态与观念,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保障公共安全。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帮助村民转变被动的观念,尤其是要实现由“要我建设”向“我要建设”的观念转变,配合党和政府做好自家和农村的卫生环境整治,积极主动为建设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献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夯实专业人才队伍基础。农村卫生人员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力量,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比重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程度密切相关。据2019年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由2017年的1174.9万人增至2018年的1230万人,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从2017年的96.9万人减至2018年的90.7万人。相比2017年,2018年农村卫生室人员总数也减少了1.4万。因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强化农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农村生源地的毕业生回村补充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应继续完善支农医疗卫生机制,定期安排卫生专家到农村开展讲座和坐诊,增加村民的医疗知识,实现大病、重病早发现、早治疗,让农民生活得更踏实。
信息化创造新机遇。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运用互联网载体优化思路,做到因势而新。互联网的出现及逐渐普及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短板提供了契机与平台。从目前乡村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基层通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有线网和无线网相容共生的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保障力。应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政策指向。进一步牢固树立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特别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干部储备、要素配置、政府投入向农村公共卫生等较弱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完善党领导推进农村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党委领导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职责、考核指标,以务实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各层各级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变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行动优势,在基层践行党始终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坚定承诺。
总之,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时”,防治突发疫情之“事”,都迫切需要多维着力,尽快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保障亿万农民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