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非结构化面试和结构化面试之间的面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主试者提前准备重要问题,但不要求按照固定次序提问,且可讨论在面试过程中出现需进一步调查的问题;另一种是主试者依据事先规划的一系列问题来对被试者提问,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设计不同的问题表格。
所谓结构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面试过程或者说面试程序的结构化。在面试的起始阶段、核心阶段、收尾阶段,面试官要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事前都会相应策划。
二是面试试题的结构化。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要考察应聘者哪些方面的素质,围绕这些考察角度主要提哪些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怎样提,在面试前都会做出准备。
三是面试结果评判的结构化。从哪些角度来评判应聘者的面试表现,等级如何区分,甚至如何打分等,在面试前都会有相应规定,并在众面试官间统一尺度。
半结构化面试的一般程序:
1)面试的准备:岗位分析、确定测评要素、设计评分表、面试题目编制;
2)面试的主持:主持的准则、如何控制面试进程、如何结束面试;
3)面试的判断:面试记录的方法和要点、信息的整合、各种线索的利用。
它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避免了单一方法上的不足。总的说来,这种面试的方法有很多优势,具有双向沟通性,面试官可以获得比材料法中更为丰富、完整和深入的信息,并且面试可以做到内容的结构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所以,半结构化面试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
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 经验、 能力、 性格和价值观等基本情况。很显然, 对 “知识、 经验、 能力、 性格和价值观” 等基本情况的测查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针对性的对某个方面进行测查。
考情分析指的是对考生在面试场上会遭遇到的面试题目的情况分析。 面试题目是考生展现自身能力的载体, 考生的高分表现是因其对题目的处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 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面试题目来让考官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和评价。 因此, 对面试题目的深刻把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题型划分
2001 年人事部印发了关于 《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 的文件, 文件第三章“面试内容、 方法与程序” 第八条对面试测评的方向进行了规定: 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 经验、 能力、 性格和价值观等基本情况。很显然, 对 “知识、 经验、 能力、 性格和价值观” 等基本情况的测查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针对性的对某个方面进行测查。 因此考生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面试题目到底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型, 这些不同的题目类型又是针对哪些层面进行测查的。进行题型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考生建立对面试题目框架性的认识, 能够让考生对试题考察的基本方向有大概的了解, 为后续学习如何分析试题打下基础。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国考面试题目的几个特点:
1. 工作实务类题涵盖了工作关系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 情景模拟和规划事件处理。整体来看, 规划事件处理题考察频率最高, 其次是工作关系处理题和突发事件处理题,情景模拟考察略低。 但无论历史数据如何, 这四类题目都需要重点掌握, 因为工作关系处理题和突发事件处理题常常会交叉考察, 而情景模拟的场景则直接来自于工作关系处理题和突发事件处理题。
2. 政府认知类题涵盖了自我认知、 职业认知、 现象认知、 漫画、 演讲和近两年新出现的反驳题, 现象认知题是绝对的主流, 各岗位基本都有考察; 自我认知的考察频率也不低, 主要集中在外交部, 少数来自银保监会、 证监会、 海事局、 商务部等部委岗; 职业认知在中组部、 发改委等部委岗考察居多; 演讲题以外交部面试为主; 漫画题在统考岗位、 税务部门和铁路公安等考察较多; 反驳题主要出自海事局、 统考岗位及铁路公安。去除因外交部对自我认知题的题量带来的极大影响, 国考常考的题型分别为工作关系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 情景模拟、 规划事件处理、 现象认知这五大题型。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五大常考题几乎要求国考所有岗位考生都必须重点学习和掌握。 当然, 职业认知题排名第六, 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忽略。
2. 对于近三年国考出现的新变化, 反驳题大家也要积极进行学习和备考, 做到有备无患。
3. 每个模块里具体的考察子类别, 不同的岗位/ 系统会有差别, 大家还需根据各自的岗位来进一步把握学习方向, 细化学习内容。 比如说演讲题是外交部的专属题型,其他系统和岗位在国考面试中几乎从未出现过。
总体来说, 从对近五年国考面试试题的梳理中发现, 无论是题型还是题量都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是: 题目越来越要求微观和细节, 考查形式也越来越灵活,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 在备考中, 千万不能被题目和思路所套路, 要训练和提高的始终是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