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l基本现实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国家为了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助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出台了较多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网等基本生活方面的投入。不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交通方面,“四好农村路”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约99%的乡镇有了快递网点。通电方面,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21年初,农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网络方面,宽带网络加快覆盖。农村通光纤和4G已达到98%以上,移动5G等技术在部分地区铺开。“十三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大部分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2%以上行政村。
l现存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存在供给数量偏少、质量不高,与农民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长期运行和效益发挥缺乏足够保障,导致诸多问题频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由于农田水利改建扩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难以有效开展,大部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存在设施老化、闲置、重建轻管等问题。二是服务性基础设施执行力薄弱。自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地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在资源方面依旧存在资源超负荷利用、设备陈旧、设施利用率低、经费短缺等现象问题。三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安全力羸弱。部分地区因尚未建成信息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及监测体系等,整体机构的建设也较为滞后。四是流通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孱弱。以农产品综合市场为首的流通服务体系及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地区发展需求,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设施依旧滞后,乡村规划不合理、路面质量不高、垃圾清理不足、排水设施不健全等现象依旧严重。
l解决对策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加强农村薄弱环节建设尤为重要。亟需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提供切实有力的物质保障。
★持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从现有基层实际出发,大力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以及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建设覆盖乡村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落实基础责任,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智能装备建设跟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
★推进创新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及日常管护机制
明确现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落实相关主体责任、所在地基层政府的管理责任和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落地相关管护标准和人员费用等,创新监管办法,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全责管理等,落实公共基础设施专业性、社会化运行管护,安排专人专责,做好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和清理工作等。
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