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行测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行测技巧:假言命题的“真真假假”

浙江华图 | 2021-03-03 10:27

收藏

 

  首先,大家小时候家长经常会给我们一些许诺,比如说“如果你期末考进了前三,就带你去游乐园”,那大家现在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家长说谎了呢?那就是:你考进了前三,家长却没有带你去。这两件事情需要同时发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言命题p⇒q,它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接下来我们一起看道例题。

  【例题1】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

  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观察题干所给四个条件,其中出①和③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而题目中只有一真,真话一定在①③中,由此说明②④为假话,进而得出优秀者不是郑处长,也不是周处长和王处长,则③为假话,①为真话,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是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来解决真假话题目,需要我们第一步观察题干是否有矛盾关系,有矛盾之后我们需要绕开矛盾根据条件判断其他人说的话的真假,最终得出结论。接下来我们要增加一点难度来看还有什么题目可以利用假言命题真假话来解题。

  【例题2】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由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都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解析】观察本题条件也是真假话,但我们并没有找到题干条件本身的矛盾关系,并且假言命题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判定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也就是说我们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来解决,因为“且”命题的真假我们是比较好判断的,即把题干翻译如下:

  ①小郑且非小周

  ②非小周且非小郑

  ③非小郑

  这三个条件的真假性则变成两真一假,那么如果③假,则②假不满足题干要求,由此得出③真,则①假,②真。即非小郑,非小周,答案选B。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