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是,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今天已腾跃起一条钢铁巨龙。这表明:
A.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
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所不能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显得无能为力
D.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题干中,“昆仑山”“唐古拉”体现了在实践中要受到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但我国将铁路穿越昆仑山,到达拉萨,体现了面对客观情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更好的改造了客观世界。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的说法有误,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A项错误。
B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所不能的”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B项错误。
C项: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受条件制约无能为力。C项错误。
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但总体来说,疫情的影响没有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从哲学上讲,这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与倒退性的统一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题干中说我国的经济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影响,但是总体的方向还是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
因此,选择A选项。
3. 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规范处置流程,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的内部不同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双方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即相互贯通性。题干没有体现矛盾的同一性。A项排除。
C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题干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C项排除。
D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不断深化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完善。D项错误。
4. 习 近 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制度,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完善和发展上层建筑
B.准确把握事物的度
C.尊重实践的客观要求
D.重视矛盾双方转化的无条件性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建立制度,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体现了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度。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或幅度。习 近 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制度既不能过于宏观,也不能过于繁琐,要在二者之间把握平衡。度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对事物各方面拿捏适当,防止“过”或“不及”。
因此,选择B选项。
5.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可以看出,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到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报考,导致生源危机。另一方面,社会对技师的需求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化。表述错误,B项不当选。
C项:社会意识是指大群体特有的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态度和信念的总和。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反过来也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影响。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表述错误,C项不当选。
D项: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表述错误,D项不当选。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某城市公安局
B.小说
C.基督教
D.果树嫁接技术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可知,科学技术不属于上层建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果树嫁接技术并不是上层建筑。D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某市公安局,属于政治层面的上层建筑。A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小说,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B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7. 沉迷于科幻小说的丁宁认为,宇宙中有很多事物是我们理解不了的,因为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理解比我们维度更高的内容。丁宁的想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相违背。
A.发展论
B.反映论
C.可知论
D.一元论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
第二步,可知论是指世界上一切客观体都可以接受科学研究,都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观,与之相对的是不可知论。丁宁的想法属于不可知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可知论相违背。
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8. 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是奔波在风里雨里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无论是追求小目标的创业者,还是日夜为生活奔波的工薪族,每一个怀揣梦想奋斗不息的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当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可阻挡的洪荒伟力,推动着“中国号”巨轮浩荡前行,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
B.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C.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D.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A项:“无论是驻村干部,还是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属于个体的人的活动。“当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可阻挡的洪荒伟力,推动着‘中国号’巨轮浩荡前行”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A项正确。
C项: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项正确。
D项:“当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可阻挡的洪荒伟力,推动着‘中国号’巨轮浩荡前行”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凡在社会中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只有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反动的历史人物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却不是历史的创造者。B项错误。
9. 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反映了:
A.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能把理想世界变成现实世界
C.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D.今天与未来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疑今可以察古,知往可以鉴来。历史总是在回顾和反思中呈现出深刻价值。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自己所用。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意识通过指导实践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为现实中的东西。B项错误。
D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与未来是从历史发展而来,但不完全与历史相同。D项错误。
10.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这表明:
A.“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B.“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C.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D.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B项:“驾驶脑”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用于代替驾驶员进行驾驶,但它不等于人脑,不具有人的意识活动,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B项正确。
C项: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正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人利用自身意识活动的能动选择和创造,通过实践制造出了可以协助驾驶的“驾驶脑”,也说明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选择性。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A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驾驶脑”是人们制造出来的,实质只是逻辑数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并不能代替人脑,只有人脑才具有主动创造性。A项错误。
D项:“驾驶脑”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因而只能用于较为稳定的路径,对于复杂的突发事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所以“驾驶脑”不能全面替代驾驶员。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