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浙江人事考试网_浙江省2022公务员考试最终总分如何计算

浙江华图 | 2021-11-16 17:38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浙江省考的笔试了,浙江省考笔试共分为申论和行测两个科目(考试类别为优秀村干部类为行测和综合应用能力),申论、行测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2日,公安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目前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明日开始进入缴费阶段。考生们可以保存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进入缴费入口。

*

  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就要开始啦!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仍待解决的问题呢?今天图图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行测、申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多看多学,考试时遇见不会慌。

  [一、今日分享]

  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超标收取学费,违规收取饮水费、实习费、暑期托管费……日前,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6起学校违规收费典型问题查处情况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上述典型问题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持续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提升教育收费治理能力。

  教育乱收费问题由来已久,既加重了家长和学生负担,更扰乱了教育生态,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疾。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至今,治理教育乱收费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领域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整体而言,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涵盖规范办学、收费监管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备,教育乱收费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过去反映较普遍的招生乱收费问题就已经在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行之后极大减少。但也要看到,仍然有一些地方监管职责不到位,仍有部分学校存在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教辅软件、资料,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而且不少乱收费呈现出新特点、新动向。比如,乱收费现象变得更加隐蔽:以自愿之名行强制之实、假借家委会之手操作、“化整为零,分次收取”“避开锋芒、错时收取”等。

  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得到切实保障也是乱收费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因为一些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学校的财政补助无法全额到位,也为这些学校提供了巧立名目乱收费的土壤。

  根治乱收费顽疾,的确非朝夕之功。

  治理教育乱收费,必须保障教育经费,教育各项投入,严格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从源头铲除这些乱收费项目得以“巧立名目”的借口。针对隐蔽性强的新特点,需要明确收费项目、强化收费公开,做到“未经公示,不得收费”,通过清晰的红线,明确哪些费用可以收,哪些费用不可以收,让教育收费置于阳光之下。同时也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响应、认真核实,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查处,提高乱收费的违规成本。四川省此前就出台了“十条禁令”,明确禁止“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

  很多教育乱收费行为的背后可能已经涉及腐败。一些学校领导、教师,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忽视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玷污了教书育人的高尚使命,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教育资源谋取私利。一方面,不仅要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日常监督与定期检查同时展开,一经查证,必须严处。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加强对教育收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严禁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斩断乱收费的利益链条。更要强化问责机制,对收费管理责任履行不力的相关负责人追责到底,搭起一条看得见的“高压线”,保持对教育乱收费治理和打击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1103/c223228-32272693.html

  文章原标题:人民网评:整治教育乱收费要搭起一条看得见的“高压线”

  [二、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关于儒释道三教异同,古人多有争论。对此,唐代僧人宗密曾在《圆觉经略疏钞》中说:“古来诸德皆判:儒宗_________,道宗_________,释宗_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五常:自然:因缘

  B. 兼爱:良知:涅槃

  C. 齐物:中庸:正名

  D. 四谛:五行:三纲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相关知识。

  第二步,根据《宗密法师圆觉经疏·卷上之二》中:“七宗趣通别者,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通、别即二。初通者,统论佛教因缘为宗。谓古来诸德,皆判儒宗五常、道宗自然、释宗因缘。”

  因此,选择 A 选项。

  A 项:“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因此“五常”一词对应儒家。“自然”一词有道教中自然哲学的意思,其境界就是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自成、任运的状态,所以“自然”便有无心、无欲、无为等意思。因此“自然”一词对应道家。“因缘”其本身就是佛学术语,其中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因此“因缘”一词对应佛家。

  B 项:“兼爱”是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是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因此“兼爱”一词对应墨家。“良知”一词出自《孟子·尽学》,原文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意指“天赋的道德观念”,合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因此“良知”一词对应儒家。“涅槃”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指一种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因此“涅槃”一词对应佛家。

  C 项:“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因此“齐物”应与道家相对应。“中庸”既可以指儒家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的道德标准,也可以指儒家经典之一,因此“中庸”一词与儒家相对应。“正名”即“纠正名分”,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正名”一词对应儒家。

  D 项:“四谛”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所以“四谛”应与佛家相对应。“五行”包含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因此,“五行”一词对应道家。“三纲”通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五常”合称为“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三纲”与儒家相对应。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即将开始!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