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浙江省考的笔试了,目前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正式进入了缴费确认阶段。考生们可以在2021年11月17日9:00-2021年11月19日17:00至浙江公务员考试网进行缴费,也可以保存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进入缴费入口。
*距离2022浙江省考笔试只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同学们都复习地如何了?知识有没有掌握牢靠?素材有没有一直在积累?图图这里给大家准备了许多行测小知识,也整理出了一些申论热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今日分享]
8小时工作制外,网约车、外卖送餐、网络直播、知识分享等灵活就业形式,吸引了诸多从业人员的目光。
与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不同,“零工经济”从业者大部分不受具体行业领域的限制,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备受年轻人青睐。早在疫情之前,在移动技术搭建的桥梁上,“零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型分配方式,颇具规模。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灵活就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约2亿人。“零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增收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找到“对的人”。这种新经济形态有效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并将助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
“零工经济”众多光环的背后,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因缺乏晋升通道和职业积累而被质疑“吃青春饭”,无法兑现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导致的“安全感”缺失等。发展“零工经济”和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要实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
让新职业更有温度,国家正频频发力。人社部等8部门前不久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为从业者构建权益“防护网”。面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通过不断打造完善的法制、规范的市场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为“零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让新职业更有温度,离不开企业发力。作为市场经营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为从业者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企业都应重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其正当权益。对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要订立书面协议,充分保障其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权益。
如今,“零工经济”为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增添了亮眼的一笔,这一新就业形式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劲与活力,成为支撑互联网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成为大批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期待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合力,把服务保障的体系完善起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让“零工经济”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文章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1/1018/c1008-32256421.html
文章原标题: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新视角)
[二、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资料一]
①1928年,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其中有一面镜子,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头上戴冠的武官。有趣的是,冠两侧都插着羽毛,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鹖”的鸟的尾羽,这种冠就叫“鹖冠”。“鹖冠”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却,因此武官佩戴鹖冠,以此昭示英勇气概。
②武官戴“鹖冠”,文官的冠则叫“进贤冠”,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那么“进贤冠”又有怎样的装饰呢?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这种装饰叫作“簪笔”。“簪笔”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文官上朝奏事时,要在奏牍上书写,写完之后笔没处放,就插在耳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簪笔”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名称也由“簪笔”变成“垂笔”。
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最尊贵的是“冕”。“冕”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门用于重大祭祀,也叫做“冕冠”。“冕冠”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叫做“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十二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七旒和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旒”与“充耳”的设计也有用意:“旒”用来“障视”,“充耳”用来“止听”,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不看不正之物,不听不正之语。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即由此而来。
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却还不是极限。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但是旒数多了,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缓步而行,其实这也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身形一端正,人就显得有气派,这就是所谓“冠冕堂皇”。
⑤当然,“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作为“礼之始”的冠当然意义非凡。所以在古代,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戴的,古书上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以示成年,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冠礼极其复杂,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依次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也分别象征着“士”的日常、战争和宗教生活。
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可想而知,冠是不能乱戴的,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左转》曾记载过一桩“失礼”之事: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国君却忘记此事,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国君听闻,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由此可见,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所以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还在于要符合礼仪。正因如此,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在死亡面前,子路还要结缨正冠,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一想,“冠冕”确实要“堂皇”。
据第③段,下图所画“冕”的形制与原文描述相符的是:
A、如图所示
B、如图所示
C、如图所示
D、如图所示
答案:A
题目解析:
根据文段③“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可知,CD两项的前方均是方形,不符合“前圆”的特征,排除。根据“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可知,前段和后端之间有三厘米的高度差,对比AB,B选项前后端的高度接近水平,没有体现高度差,排除。A选项符合文段描述。
故本题答案为A。
原文出自:《冠冕何以堂皇》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即将开始!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