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浙江省考的笔试了,浙江省考笔试共分为申论和行测两个科目(考试类别为优秀村干部类为行测和综合应用能力),申论、行测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2日,公安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目前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缴费阶段已经结束,本次浙江省考的缴费人数将于近日发布,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公务员考试录用网,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查询,浙江华图将会为广大考生及时更新省考各相关讯息。
*距离2022浙江省考笔试只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同学们都复习地如何了?知识有没有掌握牢靠?素材有没有一直在积累?图图这里给大家准备了许多行测小知识,也整理出了一些申论热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今日分享
一、热点概况
近几年来,网络迅速覆盖到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教育到社会,没有一个领域能离开网络而独立发展。但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信息混杂、网络诈骗、网络不文明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提升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关乎个人、国家的网络安全的规定,为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各方观点
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净化网络,是每一个网民共同的责任,让网络更好的伴随我们的生活,需要所有网络用户的共同努力。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明辨是非,不断释放正能量。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更新迭代与彼此强化,互联网也变成了网络乱象的滋生地,各种低俗网络文化的蔓延,防不胜防的网络诈骗事件的频发、网络谣言四起以及滥用个人信息等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挑战。因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仅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提升文化实力的现实需求,而且是部署落实《建议》中明确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选择。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能简单地采取过滤、删帖、封号等消极措施来完成,而应该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落实,需要确立复杂性思维和相关性思维,在全面了解当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本质特征基础上,以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管制,以积极的价值引导为准则。
三、深度分析
(一)意义
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有利于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当今我们处于网络化时代,网络遍及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也是网络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直播圈钱等现象层出不穷,大量人员被诈骗,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危害社会安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可以规范网络秩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再次,有利于维护公众的身心健康。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诈骗等现象会严重损害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公众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最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条件。网络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原因
网络平台缺乏有力的监管。部分互联网平台没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本着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对自己平台上的信息进行管理,没有及时过滤和剔除一些不文明行为,从而让一些不当言论、诈骗现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网络平台自身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网络中的一些应用软件防御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他人入侵,利用不良程序传播广告,隐私信息被泄露等问题屡屡发生。
部分网民素质不高,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人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网络游戏中的低俗色情、暴力内容比比皆是,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三)对策
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总理也在不同场合提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所以,网络主管部门需要出台和完善相关规定对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对发表和传递不良信息的人进行相应追责,这样才能形成有力的制约,进行有效的规范。
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正所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安、网监等有关部门应该按照我国法律及时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管控,从网络空间治理行动做起,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
提升技术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管控。筛选和识别不良言论和虚假信息,严格开展实名认证,采用人脸识别等方式,有效识别并禁止不良网站和账号的运行。
加强网络文明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一方面可以多宣传文明网络相关的知识,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用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相关的网络文明教育,学会识别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虚假诈骗,不轻易泄漏个人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行放电是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
B、锂电池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C、干电池利用液态电解液产生电流
D、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
答案:C
题目解析:
A项,蓄电池长久不用,它会慢慢自行放电,直至报废。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就应启动一次汽车,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的自行放电和极板逐渐硫化是铅酸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选项说法正确。
B项,“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绿色环保: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项,干电池是一种以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湿电池则为使用液态电解液的化学电池),干电池是一次电池,是日常生活之中为普遍使用,以及轻便的电池。它可以使用于很多电器用品上。常见的干电池为锌锰电池,选项说法错误。
D项,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这就是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在PN结中电子运动的方向是固定的,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产生的是直流电,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为C。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即将开始打印,笔试也即将开始!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