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布,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21年11月22日0:00至11月28日12:00,笔试时间为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国考准考证打印入口今日已开启,同学们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浙江考区准考证打印入口打印自己的准考证。
*
再有几天!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就要开始了!图图怎么会缺席你们的冲刺阶段呢?近日的热点素材奉上!行测小技巧奉上!祝愿同学们都可以顺顺利利上岸呀~
>>>今日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实打实收情况看,虽然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有增有减,但算总账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保供稳价的基础十分牢固。饭碗端得更牢,农业根基更稳,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更有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应当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一方面,高位再增产并不易。当前,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播种增面积、粮食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食损耗浪费严重。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上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节粮减损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促进节粮减损,应强化科技“硬支撑”。粮食仓储难题一直是节粮减损的一大制约。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下,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储备仓房。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节粮减损,有力有效。因此,《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列为一节,就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部署,以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赋能节粮减损,应注重全链条布局。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促进节粮减损要向科技要效益,也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粮食生产流通的起点。数据显示,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的农户,粮食损失率一般可减少至2%以下。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后服务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推动农村节粮减损取得实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促进节粮减损在强化科技“硬支撑”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就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2日 05 版)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1122/c1003-32287927.html
文章原标题: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人民时评)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千百年来,乡村承担着对村民行为的引导、规训与教育功能,让人们________、明辨是非善恶。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都是维系村落价值取向和有序运行的重要________,它们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情达理 载体 潜移默化
B、循规蹈矩 途径 喜闻乐见
C、与人为善 方式 言传身教
D、奉公守法 手段 耳濡目染
答案:A
题目解析:
第一空:【通情达理】指言行举止通彻人情,达于事理。【循规蹈矩】指适合常规和习俗;也用于形容拘守成规,不敢有所变动。【与人为善】指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善意地给予别人帮助。【奉公守法】指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根据横线后的顿号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与“明辨是非善恶”构成并列关系,即乡村对村民行为的引导、教育起着积极作用,教会村民明事理、辨善恶,横线处词汇要体现积极地感情色彩。循规蹈矩强调拘守成规,是中性词,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且与前文“明辨是非善恶”无法对应,排除B。奉公守法侧重强调的是办事守规矩;“明辨是非善恶”强调的是分得清善恶;两者词义之间无法构成并列关系,且文段中没有对应“奉公行事”的内容,排除D。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强调的是村民行为被引导、教育后的一种积极结果,且可以和“明辨是非善恶”构成并列关系,保留AC。
第二空:【载体】指用来承载软体的媒介。【途径】指方法,路子。【方式】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可用以规定或认可的形式和方法。【手段】指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本领,能耐。
横线所填词对应前文“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载体、方式均符合文意。
第三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喜闻乐见】指爱听,喜欢看;喜欢。【言传身教】指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横线所在句表示“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影响人的方式。言传身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主语应为人,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C项。填入潜移默化表示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在无形中影响人的思想,品性和习惯发生改变,符合文意。
故本题答案为A。
原文出自:《乡村治理重教化》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即将开始!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放!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