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_官方发布!22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取消职位一览表

浙江华图 | 2021-11-23 11:37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2022浙江省考关于2022年浙江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取消部分未达到开考比例招考职位的公告已出!具体取消职位名单广大考生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跳转链接,进行查看!原报考职位已取消的考生,请在明日(11月24日)10时前重新选择职位进行报名!

*

  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就要开始啦!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仍待解决的问题呢?今天图图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行测、申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多看多学,考试时遇见不会慌。

  >>>申论热点

  粮食丰收,全局主动。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我国粮食生产将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景。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将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小麦、水稻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较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约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粮食产能稳定性明显高于非项目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近40%。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才能更好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短板和弱项。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同时,还应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完善种业产业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应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迈步新征程,不断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6日 05 版)

  文章来源: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116/c64387-32283120.html

  原标题: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人民时评)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 泽被后世

  B、因地制宜 经久不衰

  C、顺势而为 利在千秋

  D、物尽其用 历久弥新

  答案:A

  题目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破题。【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经久不衰】指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利在千秋】指做一件事情,而其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根据横线处的“不但...而且”可知,横线处词汇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则横线处要体现造福的面更广、时间更久的意思。经久不衰没有体现“造福”或“有益”的意思,排除B。历久弥新强调保有活力和价值,不能与“造福当时”形成递进关系,排除D。泽被后世强调对后世也有好处,利在千秋强调利益惠及后代,均可以“造福当时”形成递进关系。

  第一空:【因势利导】指顺着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物尽其用】指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

  横线上词语搭配“大型生态水利工程”,对应前面“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即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建设而成的,即横线处要体现因为规律或地势特点不同而进行建设的意思。对比AC,因势利导可以体现根据具体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的意思,与前文内容相对应,A符合语境;顺势而为侧重强调的是顺应潮流,即潮流趋势怎么走就怎么做,不能体现根据规律和地势特点进行建设的意思,排除C。

  故本题答案为A。

  原文出自:《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缴费人数即将公布,浙江华图也将在第一时间更新省考相关资讯!广大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或浙江华图官网,获取省考相关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