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2022国考_国考打印入口截止时间

浙江华图 | 2021-11-23 13:51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布,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21年11月22日0:00至11月28日12:00,笔试时间为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国考准考证打印入口今日已开启,同学们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浙江考区准考证打印入口打印自己的准考证。

*

  

 

  距离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准考证已经开始打印,已经拿到准考证的同学们是不是很紧张呢?最后的这一周不要放松,来和图图一起再看下这些知识点吧~

  >>>今日分享

  北京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12345热线全天候响应,让群众好办事、办成事;上海探索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努力实现从“感知一栋楼”向“联接一条街、智能一个区、温暖一座城”的目标推进;深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农贸市场管理等工程,提升人居环境……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超大城市的治理之道,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超大城市,即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个城市。超大城市的现代治理,涉及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无所不包。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而言,治理又是具体细微的。小到一个井盖、一块绿地,大到一条街道、一个社区,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如何在宏观维度让超大城市运转更加良好有序,同时在微观层面不断提升人们的居住感受,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从各地实践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下足绣花功夫,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为例,群众办事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办成,怎样更便捷。12345整合了54条热线,北京各区、各部门、343个街道(乡镇)、市属44家国有企业全部纳入接诉即办体系。群众反馈,“12345真管用,办事不出门!”12345看着是个号码,实际是个系统:一个小组抓统筹,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派单管到底,一份卷子压责任,一套机制促提升。为了固化经验,《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已通过并实施,使这一改革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探索大城善治之道,需要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以人性化尺度呈现城市的温度,以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比如,为了让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上海“一网通办”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持续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以孩子出生事项办理为例,环节从22个缩成2个,办理时长从近百天减至不超过20天,从跑多次变成最多一次甚至零次,体现了城市治理中的人文关怀。为了“高效处置一件事”,“一网统管”接入50多个部门的198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推动“协调”变成“协同”。同时,利用遍布全城的泛感知设备和千万级的城市治理“神经元”,上海能为城市实时“体检”。进入冬季,往年曾是结冰点的几座桥上,安装了路面结冰传感器,只要路面温度降到2摄氏度,应急人员和工程车辆就会接到报警,马上采取防滑措施。这些治理举措,体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

  回答好大城善治的时代课题,离不开把握超大城市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这需要观念的升级、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技术的支撑、群众的参与,从而确保城市自然生长和有机更新始终处于有序适度、生机勃勃的状态,进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9日 05 版)

  文章来源: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119/c64387-32286332.html

  文章原标题: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人民时评)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近年来,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物质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是一体两面,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因此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要用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数字标准,要看住房安全、基本医疗这些生存保障,还应该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结果才更为精准。很多经验表明,某一地区的发展机会未必取决于该地方的自然禀赋,但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关。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稳固。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当下贫困地区的地方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B. 乡村文化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C. 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D. 精神脱贫应该成为评价脱贫工作的指标

  【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谈到“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第二句谈到近年来的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接着通过“因此”提出结论,即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看基本生存保障,还应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接着通过“很多经验表明……”“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这两句进一步对前文观点进行论证。文段的主旨句为“因此”之后的结论,强调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人文标尺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选项是文段的重点内容也是文段意图所在。

  因此,选择 D 选项。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即将开始!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放!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