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长三角公务员考录一体化平台网站_浙江省2022年省考录用纪律宣传片哪里看

浙江华图 | 2021-11-24 17:19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浙江省考的笔试了,浙江省考笔试共分为申论和行测两个科目(考试类别为优秀村干部类为行测和综合应用能力),申论、行测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2日,公安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目前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缴费阶段已经结束,本次浙江省考的缴费人数将于近日发布,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公务员考试录用网,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查询,浙江华图将会为广大考生及时更新省考各相关讯息。在此之前,考生们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观看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纪律宣传片。

*

  

 

  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就要开始啦!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仍待解决的问题呢?今天图图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行测、申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多看多学,考试时遇见不会慌。

  >>>今日分享

  年龄问题 题型特征 : 题目中出现年龄,往往是几个人的年龄相联系,问的也是年龄相关的问题 。 相关知识点:一、每过 n 年,每个人都长 n 岁,因为题目中往往是几个人,过了几年,一定是每个人都长了岁数,这不仅是知识点,也是易错点;二、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 很多时候可以简化一些运算, 或者是不变量,可以构成一个等量关系;三、两个年龄的倍数关系越来越小, 某些时候 适用于 代入排除法。 最后就是生肖属性,也就是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代入排除法和方程法。 我们通过一道题应用一下。

  【例】 一家三口,妈妈比儿子大 26 岁,爸爸比儿子大 33 岁。 1995 年,一家三口的年龄之和为 62 。那么, 2018 年儿子、妈妈和爸爸的年龄分别是:

  A. 2 3 , 5 1 , 57 B. 24 , 5 0 , 5 7

  C. 25 , 51 , 57 D. 2 6 , 52 , 5 8

  【题目分析】 通过 分析 可以发现,题干中 有提及了三个人的年龄,最后问的也是 各自的年龄,因此,可以应用以上两种方法解题 。

  【解析】 解法一:代入排除法, 代入 A 选项,儿子 2 3 岁,妈妈 5 1 岁, 5 1 - 2 3 = 2 8 ,和题干 2 6 岁相违背,错误,代入 B 选项,儿子 2 4 岁,妈妈 5 0 岁,爸爸 5 7 岁, 5 0 - 24 = 26 , 5 7 - 24 = 33 , 1995 年三人年龄分别为 1 , 27 , 3 4 ,和为 6 2 ,满足所有条件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方程法,设 1 995 年儿子 、妈妈、爸爸年龄分别为 a 、 b 、 c ,根据年龄差、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组: b-a= 26 , c-a =33 , a+b + c = 62 , 解得 a =1 , b =27 , c =34 ,则 2 018 年三人的年龄分别为 2 4 、 5 0 、 5 7 。 因此,选择 B 选项。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一般题干中给出年龄之间的关系,问某人或几个人的年龄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排除法,如果条件简单,可以用条件逐个验证选项,可能更简便些,如果选项简单,也可以用选项验证每个条件,从而提升做题效率 。同时方程法可能同样适用, 而问年龄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差多少,倍数是多少等,此时可能代入排除不太适用,方程法 一般应用更广泛一些。方程法 先设未知数,一般给的是哪年的年龄关系,就先设几个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然后根据当年 的年龄关系, 可能是 和、差、倍、比等,列方程组,解方程组,但是注意,解不一定是最后结果,要看问的是谁、是哪个年份等 ,求得最后结果 。

  关于 年龄问题的 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都是较少的,相信大家花费少量时间就能够拿下这类题型 。

  今天就介绍到这,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 考试在即, 大家一定要查缺补漏,把握最后的时间,坚持到最后,一定会收获满满 !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资料一]

  ①1928年,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其中有一面镜子,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头上戴冠的武官。有趣的是,冠两侧都插着羽毛,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鹖”的鸟的尾羽,这种冠就叫“鹖冠”。“鹖冠”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却,因此武官佩戴鹖冠,以此昭示英勇气概。

  ②武官戴“鹖冠”,文官的冠则叫“进贤冠”,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那么“进贤冠”又有怎样的装饰呢?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这种装饰叫作“簪笔”。“簪笔”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文官上朝奏事时,要在奏牍上书写,写完之后笔没处放,就插在耳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簪笔”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名称也由“簪笔”变成“垂笔”。

  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最尊贵的是“冕”。“冕”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门用于重大祭祀,也叫做“冕冠”。“冕冠”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叫做“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十二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七旒和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旒”与“充耳”的设计也有用意:“旒”用来“障视”,“充耳”用来“止听”,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不看不正之物,不听不正之语。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即由此而来。

  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却还不是极限。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但是旒数多了,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缓步而行,其实这也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身形一端正,人就显得有气派,这就是所谓“冠冕堂皇”。

  ⑤当然,“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作为“礼之始”的冠当然意义非凡。所以在古代,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戴的,古书上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以示成年,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冠礼极其复杂,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依次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也分别象征着“士”的日常、战争和宗教生活。

  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可想而知,冠是不能乱戴的,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左转》曾记载过一桩“失礼”之事: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国君却忘记此事,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

  。国君听闻,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由此可见,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所以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还在于要符合礼仪。正因如此,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在死亡面前,子路还要结缨正冠,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一想,“冠冕”确实要“堂皇”。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冠冕的演变史

  B、“冠冕”何以“堂皇”

  C、古人是如何戴冠的

  D、服饰制度与治国之道

  答案:B

  题目解析:

  文段①主要描述武官的“鹖冠”命名的由来及相应寓意;文段②主要描写文官的“进贤冠”代表的含义和具体装饰;文段③介绍“冠”中最重要的冕,并对冕冠的形制具体内容进行描述;文段④表示冠冕形制中区分身份的复杂性;文段⑤表示“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主要是因为礼制,强调“礼之始”的冠的意义并具体指出“冠与礼”的对应内容;文段⑥指出冠不能乱戴,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并且尾句通过指代词“这”总结前文,强调“冠冕”确实要“堂皇”。所以文段主要通过文武官的戴冠、冕冠形制等政治因素强调戴冠所代表的意义,以及礼制中冠所代表的含义,概括全文就是根据戴冠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和起到的作用,“戴冠”会让人“堂皇”,冠冕也要堂皇。观察选项,B选项作为标题最合适。

  A冠冕的“演变史”在文段中没有阐述,排除。

  C“如何戴冠”表述不正确,主要强调通过戴冠的人、戴冠的意义等强调为何戴冠,排除。

  D文段最后提及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重要作用,这是解释冠冕为何要堂皇的原因之一,不是文段主要内容,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原文出自:《冠冕何以堂皇》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缴费已经结束,准考证打印即将开始!如各位考生有任何问题,可在联系浙江华图官方热线或在浙江华图公众号下留言问题,浙江华图会竭力为您提供公考相关服务,也请持续关注浙江华图官网,浙江华图会及时更新公考信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