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浙江组织工作网_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啥时候可以开始打印准考证

浙江华图 | 2021-12-03 17:18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放时间为12月7日9时至12月12日17时,广大考生记得认真备考,及时打印准考证,切勿忘记!报名缴费人数已经公布,今年省考最终缴费人数为265702人!广大考生可以扫描图中二维码,查看各岗位详细数据。

*

  距离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仅剩11天!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仍待解决的问题呢?今天图图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行测、申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多看多学,考试时遇见不会慌。

  >>>申论热点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新型消费正在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平台获取个人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数据安全的日益重视,如何构建数字信任、强化数字化环境中的信用体系建设,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如果说在传统农业和工业社会,“人无信不立”,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信任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革命推动的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日常交往需求,使得建立在人际交往基础上的传统信任关系演变为新型数字信任关系。今天,从上网购物、交通出行到预约挂号、养老金领取等,人们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完成。由消费记录、出行记录等构成的一系列数据,塑造了数字社会的新型信任关系,对传统信任关系带来了冲击。比如,部分社会群体由于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没有网络消费记录,导致在数字社会无法形成相应的信用数据,给铁路出行、银行服务、医疗报销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信任体系,尤为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既是诚信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需要从社会观念、技术治理、立法和政策等方面凝聚合力,处理好传统信任与数字信任的关系,确保在传统信任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信任体系。在社会观念层面,应当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提供便捷渠道,加强个人数据保护力度,拒绝各类平台对个人信息和网络行为的过度索权。比如,一些高铁车站推出“无健康码通道”,在国家层面推进跨省医保结算,公安机关将电信和网络诈骗作为打击重点,等等。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在地方政府之间、不同组织和部门之间建立更加完善、友好的数字信任关系。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忽视了以人为本,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互认,有关部门在数据录入和加工过程中发生信息失真,公民身份被盗用但消除不良影响较为困难,等等。对此,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应尽快就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身份统一认证、一网通办等事项建立相关制度并加快实施;在隐私保护、数据收集、算法应用方面,以立法方式向社会保证其透明度,从而将数字信任体系的构建置于社会监督中;加大对数据滥用、违规采集数据、算法歧视、过度索权的法律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传统信任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数字社会中得到体现。

  当前,数字信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通过的《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呼吁,勾画一个数字合作和数字未来共同愿景,并解决数字信任和安全问题。随着世界迈入数字繁荣时代,各国通力合作建立新型的数字治理和数字信任框架,才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数字社会,让技术进步真正为人类福祉服务。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6日 06 版)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1116/c1003-31931604.html

  文章原标题: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数字信任当以人为本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关于儒释道三教异同,古人多有争论。对此,唐代僧人宗密曾在《圆觉经略疏钞》中说:“古来诸德皆判:儒宗_________,道宗_________,释宗_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五常:自然:因缘

  B. 兼爱:良知:涅槃

  C. 齐物:中庸:正名

  D. 四谛:五行:三纲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相关知识。

  第二步,根据《宗密法师圆觉经疏·卷上之二》中:“七宗趣通别者,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通、别即二。初通者,统论佛教因缘为宗。谓古来诸德,皆判儒宗五常、道宗自然、释宗因缘。”

  因此,选择 A 选项。

  A 项:“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因此“五常”一词对应儒家。“自然”一词有道教中自然哲学的意思,其境界就是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自成、任运的状态,所以“自然”便有无心、无欲、无为等意思。因此“自然”一词对应道家。“因缘”其本身就是佛学术语,其中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果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因此“因缘”一词对应佛家。

  B 项:“兼爱”是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是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因此“兼爱”一词对应墨家。“良知”一词出自《孟子·尽学》,原文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意指“天赋的道德观念”,合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因此“良知”一词对应儒家。“涅槃”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指一种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因此“涅槃”一词对应佛家。

  C 项:“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因此“齐物”应与道家相对应。“中庸”既可以指儒家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的道德标准,也可以指儒家经典之一,因此“中庸”一词与儒家相对应。“正名”即“纠正名分”,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正名”一词对应儒家。

  D 项:“四谛”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所以“四谛”应与佛家相对应。“五行”包含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因此,“五行”一词对应道家。“三纲”通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五常”合称为“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三纲”与儒家相对应。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2月7日9时-12月12日17时!广大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或浙江华图官网获取更多考试资讯,浙江华图也将在第一时间更新省考相关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