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浙江公务员_2022年浙江省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在哪里

浙江华图 | 2021-12-03 17:18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放时间为12月7日9时至12月12日17时,广大考生记得认真备考,及时打印准考证,切勿忘记!报名缴费人数已经公布,今年省考最终缴费人数为265702人!广大考生可以扫描图中二维码,查看各岗位详细数据。

*

  还有11天就是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了!同学们都复习地如何了?知识有没有掌握牢靠?素材有没有一直在积累?图图这里给大家准备了许多行测小知识,也整理出了一些申论热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申论热点

  评职称,是一件让不少人发愁的事。解决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理顺人才评价与人才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职称评审改革的一道必答题。

  近日,历经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全部完成,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撑起了一片广阔天地。

  职称,关键在于“与职相称”。一段时间以来,职称评价“一尺量”、职称论文“一刀切”、职称晋升“玻璃门”、职称设定“天花板”等现象,在一些行业不同程度存在。有人业务娴熟,却因学历、论文、外语等原因对职称“望洋兴叹”;有人成绩突出,却因评聘脱节导致的“外行评价内行”而遗憾落选;有人技艺高超,却因没有相关的上升通道与职称失之交臂……可以说,这其中既有职称申报上“道道杠杠”的痛点,也有职称评审中“条条框框”的堵点,阻碍人才成长,制约发展潜力。

  评职称,就是要评出称职的人,让那些干工作的人、有贡献的人脱颖而出。自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对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进行细分,将动漫游戏、快递工程等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种种突破性的安排,让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促使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才能真正把人才评好、用好、管好,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价值导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绝不是限制人才发展进步的“紧箍咒”。尽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评价标准逐渐完善,评价机制持续创新,但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比如,不唯论文、奖项、学历了,职称评选的量化标准少了,操作空间会不会变大?再如,职称评审权下放了、评审渠道敞开了,人情世故、论资排辈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消除。这就意味着,既要破除职称评审的条条框框,更要确保评审环节公平公正、推动改革落地落细,如此才能做好职称评审改革的下半篇文章,为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所长、施展才华提供助力。

  有网友曾总结自己很多年前的一次参评经历:“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随着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逐渐确立完善,类似的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不断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确保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得出、评得上,这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共同期待,也是激发人才红利的必然要求。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0924/c223228-32235663.html

  文章原标题:人民网评:让职称评定更加“与职相称”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资料一]

  ①1928年,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其中有一面镜子,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头上戴冠的武官。有趣的是,冠两侧都插着羽毛,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鹖”的鸟的尾羽,这种冠就叫“鹖冠”。“鹖冠”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却,因此武官佩戴鹖冠,以此昭示英勇气概。

  ②武官戴“鹖冠”,文官的冠则叫“进贤冠”,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那么“进贤冠”又有怎样的装饰呢?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这种装饰叫作“簪笔”。“簪笔”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文官上朝奏事时,要在奏牍上书写,写完之后笔没处放,就插在耳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簪笔”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名称也由“簪笔”变成“垂笔”。

  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最尊贵的是“冕”。“冕”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门用于重大祭祀,也叫做“冕冠”。“冕冠”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叫做“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十二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七旒和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旒”与“充耳”的设计也有用意:“旒”用来“障视”,“充耳”用来“止听”,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不看不正之物,不听不正之语。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即由此而来。

  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却还不是极限。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但是旒数多了,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缓步而行,其实这也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身形一端正,人就显得有气派,这就是所谓“冠冕堂皇”。

  ⑤当然,“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作为“礼之始”的冠当然意义非凡。所以在古代,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戴的,古书上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以示成年,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冠礼极其复杂,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依次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也分别象征着“士”的日常、战争和宗教生活。

  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可想而知,冠是不能乱戴的,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左转》曾记载过一桩“失礼”之事: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国君却忘记此事,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国君听闻,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由此可见,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所以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还在于要符合礼仪。正因如此,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在死亡面前,子路还要结缨正冠,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一想,“冠冕”确实要“堂皇”。

  据第③段,下图所画“冕”的形制与原文描述相符的是:

  A、如图所示

  B、如图所示

  C、如图所示

  D、如图所示

  答案:A

  题目解析:

  根据文段③“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可知,CD两项的前方均是方形,不符合“前圆”的特征,排除。根据“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可知,前段和后端之间有三厘米的高度差,对比AB,B选项前后端的高度接近水平,没有体现高度差,排除。A选项符合文段描述。

  故本题答案为A。

  原文出自:《冠冕何以堂皇》

  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2月7日9时-12月12日17时!广大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或浙江华图官网获取更多考试资讯,浙江华图也将在第一时间更新省考相关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