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考信息

首页 > 浙江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浙江公务员_20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今日开放!

浙江华图 | 2021-12-07 15:09

收藏

  【图书课程】【直播网课】【联系我们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已经开发!开放时间为12月7日9时至12月12日17时,越早打印,越早知道考场,方便后续规划路线与选择酒店,广大考生记得认真备考,及时打印准考证,切勿忘记!广大考生可以扫描下方图片中二维码,码上打印准考证!

*

  距离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仅剩5天!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仍待解决的问题呢?今天图图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行测、申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多看多学,考试时遇见不会慌。

  >>>申论热点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敢担当、善作为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职责任,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尺,也是解民忧、纾民困的必然要求

  预付式消费退费难,小区充电桩安装难,小区周边道路停车资源不足和违章停车……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北京市创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以“每月一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抓手,聚焦高频难点问题,以主动治理推动实现“未诉先办”,啃下了一批“难啃的硬骨头”,破解了不少民生难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各地从群众需求出发,敢于啃“硬骨头”,拿出实招硬招,有效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这些“硬骨头”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实不实,直接关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攻坚克难,方显担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张张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就是党员干部排忧解难的履职清单,就是要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的任务清单。农村厕所治理是一桩难事,河北邯郸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村里的难事儿不仅“有人管”,而且“能办好”;安全生产事关重大,湖南召开安全生产专题询问,以善问、敢问、深问努力消除老百姓身边的安全隐患;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广西生态环境厅深入企业、整改点、风险点,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敢担当、善作为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职责任,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尺,也是解民忧、纾民困的必然要求。有位基层干部说:“只要有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硬作风,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面对群众的期盼,面对“硬骨头”问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践行初心使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很多时候,“硬骨头”之所以难啃,就难在平衡各种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可以说,破解“硬骨头”问题,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之勇,也考验破解难题之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只有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才能磨砺出担当重任的真本领,也才能更好帮助群众解难题、做好事。

  敢于向问题叫板,才能赢得群众叫好。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敢担当、勇作为,在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上下功夫”。瞄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3日 05 版)

  文章来源: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1013/c436975-32251666.html

  文章原标题: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人民观点)——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③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资料二]

  近日,特拉维夫大学宣布该学校实验室3D打印出了一颗“心脏”,该心脏不仅具有外形,还有细胞、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可以像心脏一样收缩,但长度只有2.5厘米。该实验团队负责人说:“与过去相比,这项研究成果的突破点在于,这不仅是一个外观打印的心脏,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患者自己的细胞和生物材料3D打印出的三维血管化的工程心脏,也就是具有血管组织的三维人造心脏。”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只成功打印出没有血管的简单组织。

  负责人补充道:“打印心脏的原料是从病人身上提取而来。我们从网膜组织中提取细胞,对其进行编辑,使之成为干细胞,再将其转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另外,提取非细胞组织,转变为一种‘个人特有的凝胶’来充当打印‘墨水’,这些由糖和蛋白质构成的材料能够用于3D打印复杂的组织模型。随后利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在支架中填充细胞,以此让细胞得以更好地再生。”他说,该实验室使用的“打印原料”和“黏合胶水”来源于患者自身,对于成功构建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由此打印出的心脏移植进本人身体后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而目前心脏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与排异反应有关。

  如此看来,若特拉维夫大学的技术手段能在未来的人体试验阶段被证明有效,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排异问题,那确实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心脏体积大、细胞种类繁多,全体心肌细胞需要几乎同时收缩,才具有功能。心脏的跳动是因为心肌细胞都被紧密地连在一起,细胞产生的电信号使大批心肌细胞共同收缩。而且为使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协同收缩,心脏本身还有一套特殊的传导系统。虽然在体外生产几千万个心肌细胞并不困难,但是即便心脏被3D打印出来了,能不能跳是一回事,到底怎么跳则是另一回事。以临床病症为例,心室纤颤就是因为心肌细胞不能同步跳动。一旦跳动不同步,心脏就会瞬间失去泵血功能,导致病人死亡。

  特拉维夫大学此次打印出的心脏,还未能使大批细胞同步跳动并产生足够的力量。该负责人对此次实验的一些遗憾也并不讳言,“受限于我们3D打印机精度的问题,目前还不能打印出心脏上的所有血管,而且该心脏也不具有泵血功能”。3D打印出的这颗心脏,距离应用于动物实验,也长路漫漫。

  那么,为何特拉维夫大学团队打印出的心脏不能整齐地跳动?3D打印一个心脏到底难在哪里?答案与地球重力有关。“3D打印的黏附力不足以支撑心脏或肾脏这种大器官,地球重力会造成细胞间的撕裂”,哈佛大学一位研究员说,“生物3D打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生物材料和重力对3D打印细胞的影响”。

  生物3D打印小型器官模型是可行的,一旦打印真实尺寸的器官模型,由于细胞间的支撑力和黏合力有限,可能出现两个后果:一是下层细胞因受到上层细胞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垮塌;一是即便没有垮塌,在转移过程中,上层细胞也会因无法承受下层细胞的重量而产生撕裂。

  总而言之,由于重力的存在,3D打印心脏的细胞间缺乏紧密联系,这会影响心脏的跳动,该心脏也就无法具有正常的泵血功能。但是,即便重力问题解决了,心脏可以整齐跳动了,3D打印心脏仍有难题未能克服——只有血液源源不断供给,打印的器官或组织才能长时间存活。如何建立血管网络,还没有明确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脏本身需要全身血液的10%左右来供养,一旦离开血液,所有器官都只能在4℃低温的状态下“熬着”,如果打印细胞需要37℃体温,几乎没有时间完成打印,因为先打上的细胞在打印还没完成时就会因缺氧而死去。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这颗3D打印心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血管组织

  B、理论上不会产生排异反应

  C、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来源于患者

  D、“黏合胶水”由编辑成的干细胞转化而来

  答案:D

  题目解析:

  A根据第一段“...3D打印出的三维血管化的工程心脏,也就是具有血管组织的三维人造心脏”可知,这颗3D打印心脏具有血管组织,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第二段后半部分“这意味着由此打印出的心脏移植进本人身体后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C根据第二段开头“打印心脏的原料是从病人身上提取而来,我们从网膜组织中提取细胞...再将其转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D根据第二段“打印心脏的原料是从病人身上提取而来...另外,提取非细胞组织,转变为一种‘个人特有的凝胶’来充当打印‘墨水’”可知,“黏合胶水”提取于非细胞组织,并不是由编辑成的干细胞转化而来,选项表述不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为D。

  原文出自:《3D打印一颗心脏,到底有多难?》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正在进行中,广大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或浙江华图官网获取更多考试资讯,浙江华图也将在第一时间更新省考相关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