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师报考指导

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4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褶皱山》教案

安徽华图教师 | 2024-01-31 11:41

收藏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褶皱山》教案

 1.题目:褶皱山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厘清背斜和向斜;

  (3)配合板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褶皱山的概念,判断出背斜和向斜。

  2.通过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山形成以及地形特征,提高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山地类型及其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意识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和依据。

  难点:理解向斜与背斜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图片:展示黄山、天门山、华山等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上各种形态各异的山岳,构成自然界千变万化的景象,为什么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山岳?引入到本节课《山岳的形成》这一主题。

  (二)新授

  1.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相关概念和形成过程。

  (1)提问:褶皱山是如何形成的?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做出回答。

  明确:岩层在挤压作用下会弯曲变形,在强大的挤压下会形成褶皱,褶皱的一个弯曲就称为褶曲。这些褶皱岩层构成的山体就是褶皱山。

  (2)提问:褶皱山基本形态是什么?

  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背斜、向斜形成过程,再演示背斜、向斜“地形倒置”现象,学生观察并讨论探究,教师总结。

  明确: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刚形成褶皱时出现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但在风力、流水等多种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较松软,因此易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底部在压力作用下岩性坚硬,难以被侵蚀,而成为山地,这就产生了“地形倒置”现象。

  (3)提问:地球上褶皱山系是怎么形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小组讨论,代表做出回答。

  明确:通过板块构造理论做出了合理解释,地球上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个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断裂形成裂谷、海洋;相碰撞,就会弯曲形成褶皱山系。因此世界上有很多褶皱山,比如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天山、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西欧的阿尔卑斯山,有的形态不一,有的绵延数万里。

  2.利用教材和图片,分析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和实践意义。

  (1)提问:由于背斜、向斜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应该如何判断背斜、向斜?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组讨论,师生讨论作答。

  明确:在风力、流水等多种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因此可以依据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

  (2)提问:背斜、向斜有哪些实践意义?为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背斜和向斜实践意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背斜的实践意义如下:第一,背斜是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区,原因是背斜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与渗透。第二,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原因是背斜岩层走向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再者背斜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第三,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原因是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容易开采石块。向斜的实践意义如下:第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池,便于地下水打井。原因是向斜构造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便于向向斜槽部打井。第二,向斜方便钻探矿产资源。原因是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背斜岩层矿石可能被侵蚀搬运走,因此岩层中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保留在向斜部分。

  (三)巩固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该如何进行选择?。

  (四)小结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课下收集山岳的形成另一种情形——断块山,下节课交流展示。

  四、板书设计

  褶皱山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