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事业单位报考指导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2024年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河南—魅力四射的中原大省

华图教育 | 2024-03-14 11:44

收藏

  公共基础知识:河南—魅力四射的中原大省

  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中部,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历史沿革

  1. 远古时期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文化遗址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

  2. 王朝时期

  中国古代,先后有20多个正统朝代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个,分别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

  夏朝在此建立。商朝时期,先后定都于亳、西亳、嚣、相、邢、殷和朝歌等地。西周,周成王营建都城成周洛邑。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东汉,刘秀定都洛阳。三国曹魏末期迁都许昌。西晋,司马炎定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唐,以洛阳为东都。北宋定都开封,以开封府(今开封)为东京、以河南府(今洛阳)为西京、以应天府(今商丘)为南京。金朝迁都开封,末期迁都商丘。元朝,在河南境内设置河南江北行省,开封为省会。明清,河南省下辖8个府和1个直隶州。

  自然风景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太行山是1亿年以前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西北俯冲造就的断块山。这样的造山过程,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出现了一系列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沿着山脉迎风坡形成了一条多雨带,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岩含水层,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成了华北水景最出众的山脉。

  当流水冲出山谷,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河水携带着泥沙肆意横流形成一个如同折扇的广阔台地,名为冲积扇,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尤其冲积扇的扇缘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此,史称盘庚迁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出现了。

  70万年前,横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最终形成,东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诞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脉,是河南面积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区域。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170条,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冲积区域远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即冲积平原。洛阳盆地就是地域广阔的冲积平原,再加上它群山围合,可以御敌于外,水系纵横,可以通达四方,古人对此总结道:“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自夏朝肇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洛阳,是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发源于该区域。大别山与秦岭山系的伏牛山合围,形成了著名的南阳盆地。南阳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它亦是楚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西汉时则成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南阳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还拥有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数量高达10万-40万枚,世所罕见。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是国家特大型水利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

  黄河出晋陕峡谷,过潼关折向东流,途径三门峡、郑州桃花峪。在这个过程中,黄河肆意奔流,曾北夺海河、南侵淮河,每年携带的泥沙多达数亿吨到十多亿吨,经过数万年之后,发育出两大支流——洛河和沁河,以及一个大型的冲积平原——华北平原。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在黄河的作用下,河南部分更是最为膏腴之地,平原之上水系纵横,除了天然河道,古人还大量开凿运河。其中汴河起源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可以连接黄河与淮河水系。北宋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与水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一点儿也不夸张。“中国”这个名称,最早指的就是河南,具体来说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这里不仅是汉民族形成和兴盛的地方,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定型、成熟和发展的中心地区。

  洛阳龙门石窟

  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嵩山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2010年8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汉三阙

  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礼制建筑,汉三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2010年8月1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与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并称四大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2010年8月1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凿,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原文链接:https://sd.huatu.com/2024/0203/1499104.html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