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及其基本分类。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和内容
企业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合同资产、持有待售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例题3-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是( )。
A.预付甲公司材料款
B.经营租出的办公楼
C.融资租入的大型设备
D.临时租用的一辆汽车
【答案】D。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负债的分类和内容
企业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合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持有待售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例题3-2】负债的特征有( )。
A.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C.现在已经承担的责任
D.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答案】ACD。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所有者投人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反映。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注意1】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关系,它并不与企业任何具体的资产项目发生对应关系。所有者权益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的资产保持数量关系。
【注意2】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例题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B.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D.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答案】AD。
(四)收入
1.收人的定义
收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根据收人的定义,收人具有三方面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人的确认条件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例题3-4】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
A.出售材料收入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答案】A。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三方面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其定义外,还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利润包括收人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人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人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注意】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项目 | 区别 | 联系 |
收入与利得 |
(1)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 |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费用与损失 |
(1)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 |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
以上就是会计师考试网对初级会计称职笔试《会计实务》考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1),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的会计师考试信息,备考资料,欢迎关注华图金融的微信公众号(jinrongkaoshi)或者下载华图金领人app查看银行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