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王者荣耀”的是与非
如今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低头按手机的中小学生,不用问,他们多半在玩“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成为中小学生之间重要的社交手段,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习。杭州一名中学老师所写的《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在网上传开,文章批评“手机游戏产业繁荣发展,智能手机游戏成了新时代的黑网吧”。
舆论对游戏的质疑与讨伐,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游戏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荆轲变成了女性,诗仙李白是个刺客。其次,游戏只顾赚钱,让青少年误入歧途,误入其中,无法自拔。如盗取父母银行卡购买游戏装备。
腾讯宣布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包括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等。
不过,这些技术手段推出后,如何让它们发挥实效,将是全社会共同应对的挑战。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技术防线也可能被儿童突破。比如能否通过实名认证精准识别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借用、冒用身份信息登录。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首先应该落在父母和学校的身上。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关爱少、陪伴少,并不知道孩子所思、所想,不能满足孩子的社交、情感、陪伴等需求,是导致孩子到游戏中去寻求补偿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家长并不一定具备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对孩子的沉迷有心无力,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所谓教育,还是溺爱的成分居多,而不是真教育。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玩过游戏,游戏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游戏方式,我们不能把网络游戏当作洪水猛兽,并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都推给游戏开发者。在利用技术手段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同时,还应该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给了孩子充满爱的环境,让他们的社交、情感、陪伴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