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公务员申论热点:五星级酒店为什么不换床单
最近,某测评机构发布的《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一文,迅速引发围观,朋友圈吐槽一片。
文中称,其机构工作人员先后入住了北京5家五星级酒店,发现这些酒店“均未在客房退房后彻底更换床品”,其中3家酒店“床单、枕套都没换”。此外,5家酒店均未清洁浴缸,部分酒店“马桶圈、漱口杯等未彻底清洁”。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惊呆了。有网友甚至调侃称,以前自己喜欢自带洗漱用品,以后难道连床单被罩也要带、外加自助保洁?而更多的声音则惊呼:连五星级酒店都这样,那么三四星的、快捷酒店、经济型宾馆呢?细思恐极。
9月5日,据北京市旅游委官方微博消息,已经开始约谈这5家酒店,了解核实情况。从社会机构自媒体曝光,到社交网络传播,再到形成舆论焦点、监管部门介入,这样的监督路径,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办事”效率,但同时也暴露了问题:一次测试就能发现那么普遍的问题,五家酒店无一幸免,常规的检测哪里去了?
事实上,与其说这场测试曝光的是卫生问题,倒不如说暴露了一个监督盲区。如果不是预先抱有目的的测试,普通顾客又有几位知道房间物品都是没有更换的呢?这提醒有关部门,在日常的抽查中,有必要吸取社会评测机构的经验,多些暗访和类似“紫外线显像”的检测技术。毕竟,顾客没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去知晓。
社会机构不可能时时调查,更不可能覆盖那么多酒店,终归还是需要酒店自身和监管部门共同作为。现在既然问题曝光了,不妨就追查彻底、处罚到位,戳痛酒店的安全卫生神经。而日常的“灵活”监管,也应及时到位、经常刷刷存在感,不能总让社会机构来曝光。只有找准了消费者的痛点所在,善于发现监督领域内的盲点所在,才不会在问题突然曝光后,在巨大的“期待落差”舆情中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