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从“滴滴报警”看政务信息化
微信上一键报警,民警“抢单”接警?近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在其官方微信平台上上线的“滴滴报警”功能,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7月24日当地回应称,接警方式上拟将“巡逻就近接警”与“指挥调度派警”结合起来,同时设置警情提醒,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不需要频繁查看手机终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是在科技水平发展背景下涌现出的一个新鲜事物,大数据具有种类多样、规模大以及处理速度快的优势,将大数据应用在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在前些时间,一个网络微视频《民警李建国》“火”了起来。富有创意的形式,寓教于乐的表演,让人轻松就能“记住里面的防范知识点”,网友更是直呼“很接地气”。与高高在上相比,“接地气”的服务,恐怕是群众更乐意看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滴滴报警”也是在拉近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这样的探索,肯定会不断遇到新问题,但只要朝着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方向前行,终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何对政务信息化定义,即关于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涵:政府信息化也可以称之为电子化政府,即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利用相应的服务设施来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政府信息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涵:首先,政府信息化强调对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其次,政府信息化是对传统服务方式和渠道的扩展,政府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来选择服务类型;再次,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突破,有效创新了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最后,无论是政府的服务对象还是政府的相关部门,电子化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推动政府信息化管理向高效化、无缝隙化、透明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技术更新滞后,应用层次较浅。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政府信息化管理理论和研究相对滞后,在硬件上存在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更新滞后,应用层次较浅等问题。2.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在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方面,各地、各部门间分割现象严重,形成了众多异构、分散、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难以有效实现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政府信息化发展在我国地区间、城乡间、政府层级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3.法律法规缺失,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智能终端最多的国家,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缓慢,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问题严重,现有的信息网络安全立法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约束和惩戒作用。4.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程度低。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政,信息流通和应用不畅,难以形成运转协调、操作规范、信息融通的信息化管理格局;二是观念落后。受长久以来传统管制思维的影响,政府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层次并不高,信息公开意识不到位,公务员信息化应用技能缺失,信息化建设与政府业务相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
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需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这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1.优化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多层次信息技术应用系统。2.统一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有序的发展。3.完善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4.强化服务意识和信息意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令和为公众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根本职能。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时代对于政府机构职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促进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步伐,采取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措施,以实现政府信息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