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言语理解中宏观结构"分-总-分"的理解与运用
“分—总—分”是宏观结构中难度最大、在考试中最难识别的一种宏观结构,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遇到这种结构都很难辨认出来。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分—总—分”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分 | 总 | 分 |
观点援引 | 观点、对策 | 举例论证 |
背景铺垫 | 原因论证 | |
现状阐述 | 反面论证 |
上面的表格就是“分—总—分”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看似复杂难以记忆,其实只要对文段中表现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在做题的时候都是可以辨认出来的。有些分的结构就是一些可以辨认出来的辅证方法。比如前面的分,里面的背景铺垫可以通过文段中的时间状语“近年来、目前、日前、当下”或者表示形式分析的“随着……提高/下降/变化”来辨认。同样,后面的举例论证、反面论证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识别出来,此处不再赘述。
我们来个例题:
【例】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这是一道往年考试的真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多同学容易误选B项或者C项,其实这题答案选择D。误选B、C的同学是找错了文段的重点,误以为“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是文段的主旨句。这是因为同学们忽略了这句话的后面紧紧跟着起到转折作用的“尽管如此”。“尽管如此”起到转折作用,说明文段的重点只能在这四个字的后面,所以从“尽管如此”前面得来的选项一概不对。从“尽管如此”后面开始是文段的重点,但这句话的重点比较短,到后面的“因为”就结束了,“因为”是个原因性引导词,后面都是在解释说明,所以也不是文段的重点。
综上所述,“尽管如此”前面不重要,“因为”后面不重要,所以文段的重点只能是中间的“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
仔细观察这题可以发现,这题宏观结构就是“分-总-分”,但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难以识别。在文段中可以通过转折关联词找到重点,又可以通过原因性引导词结束重点,所以各位只要在做题的时候学会运用一定的技巧,很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