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备考:真假话中的"矛盾"
真假推理在公考中的题量并不大,但却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重要考点,会在考试中不定期出现,而且经常和翻译推理以及分析推理结合起来考察,一般涉及真假判断的只是点都比较综合。真假判断在题中往往给出几个论断,在这些论断中有真有假,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确定性或可能性的结论。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可归结为一句话:先找关系,再看其余,然后推理得结论。找关系主要是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包容关系,通过这三种关系确定题干中真假话的范围后,其余信息的真假性也就相应地确定了。
在这三种关系当中,最重要、最常考的是矛盾关系。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谈谈如何处理真假判断中的矛盾关系。
一、矛盾关系是什么
简单而言,矛盾关系就是两个信息之间存在非此即彼、此即非彼的关系。如:“大”和“不大”,男与女等。矛盾关系在真价值上具有“一对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的特性。
二、矛盾关系怎么找
在考试中,矛盾关系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A”与“非A”
(2)“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
(3)“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
【例1】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郭博四人中一人捐的,但被问及此事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A. 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 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 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 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答案】B
【解析】先找关系,题中吴飞的话和郭博的话是一组矛盾关系,两者之间必有一真一假。再看其余,由于题中只有一句真话,这句真话必然在吴飞和郭博的话中,所以其余临川和郑傅的话都是假话,由临川说假话可知,捐款的人就是临川。故本题答案是B。
【例2】有一段对话。
甲:“有的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正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
乙:“如果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话,该地环境就遭到破坏。”
丙:“不存在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也不存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
丁:“凡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都不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
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下面哪句话是真的?
A. 有的地方的鱼类资源枯竭了
B. 某地环境遭到破坏
C. 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
D. 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答案】D
【解析】首先还是找关系,本题中甲的话和丁的话互相矛盾,两者之间必定有一真一假,又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为假,则其余的乙和丙的话就是真话,这两句话的信息可翻译如下:
①重视环保→环境遭破坏;
②并非环境遭破坏。
①和②联立,根据翻译推理否后推否前的推理规则,可以得出最终结论是: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因此,选择D选项。
以上就是考试中比较简单的几种矛盾关系,只要大家能记清矛盾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真假性质,然后会运用“找关系,看其余,得结论”的思路即可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