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大作文审题至关重要
对于申论,一直有这样一句传言:“得材料者得申论。”不可否认,吃透申论几千字的材料是做题的基础,于是乎很多同学在做所有的题目时,尤其是自己没有作答思路的情况下,就会大段大段的抄材料了。甚至在写大作文的时候,题目没看懂不要紧,围绕着材料写就对了。殊不知,有的时候,这就是失分所在。
在这个问题上考生遭遇“滑铁卢”的一次就是2011年国考(副省级)的大作文。当年的题目是: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 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这一年的文章写作是有史以来平均得分最低的文章,40分的文章平均得分只有9.7分。究竟为什么普遍得分都低的离奇呢?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 “黄河精神”,当年考生但凡提到那么一两点黄河精神,就能够划为二类文了。而大多得分低的考生的文章都是在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因为通篇材料6900字,都没有提到“黄河精神”四个字,都是在谈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方面,所以很多考生以材料为主写出来的自然跑题了。
这种现象还在2014年的国考真题中出现过: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题干关键词也很明显,肯定是要围绕着幸福与缺陷去写,但当年的申论材料共6900字左右,6000字在谈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材料6约900字在谈幸福,如果考生忽略题目,而完全按照材料去写,肯定又是跑题的文章,文章一旦跑题直接四类文。所以考生在写大作文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跑题,当题目和材料出现分歧的时候,题目的重要性远大于材料。在找准题目的关键词之后,再去寻找与其紧密相关的材料,而不能先入为主。
除题干之外,在要求中,同学们还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有无联系历史、社会现实、自身实际等要求。当出现联系历史的要求,大家在写作时要注意举一些历史上的典故、例子等;出现联系社会现实的要求,则需要大家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联系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案例;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则需要在写作中凸显自身的经历、感受、经验教训等等,一定要是表现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