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由江歌案来看社会理性心理的构建
近日,一起“江歌案”占据了各大新闻的头条,引起网友热议,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一年后,江歌血案即将开庭之际,在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当事人刘鑫对江歌妈妈态度的几度转变,成为网友以及各大新闻头条关注的重点。
在此,华图教育面试专家提醒各位计划参加公考面试的小伙伴,在此新闻中,如果小伙伴们仅仅站在一个网友的角度,对此事件发出自己的评判,或同情江歌母亲,或声讨刘鑫,都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正常反映,而站在公考面试的角度,作为即将参加面试的准公务员来说,对此案件,与其愤怒与声讨,不如深入思考、理性分析,此案件发展至今,我们是否看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网友的态度是否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实施了网络暴力?对于网络暴力,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不难发现,“江歌”案发酵至此,网友的声讨声已经不再围绕案件本身了,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案件中另一个当事人:刘鑫。一时间网友对刘鑫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博主,影响力较大的公众号期刊,网友经过人肉搜索之后,对刘鑫进行了短信以及电话轰炸,刘鑫本人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幻听,事情发展至此,笔者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起案件,而是一次社会事件了。
且不论在此案件中,刘鑫是否真的负有责任,责任是否重大,刘鑫是否是间接导致江歌被残忍杀害的凶手,即使真的是,即使她真的在那一刻善良缺失,即使她在事情发生之后真的道德沦丧,换了发型,开心的过年,即使一切都是网友们挖出来的这样,笔者认为,这也是法律会考虑的范畴,自有法律会约束她或者制裁她,网友是否在道德批判的同时,还应保有一丝理性,更何况,有多少网友,是在网路上看到不一定是事实的内容,就对刘鑫实施了网络暴力,对,事情发展至此,网友对刘鑫的态度,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进行了社会心理制裁。我们关注的焦点,难道不应该是案件的跟踪处理吗?难道不是杀人凶手的绳之以法以及量刑吗?
那么,作为想要参加公考面试的同学,我们该如何面对“网络暴力”,这个社会话题呢?
首先,作为个人,笔者认为,我们对待一些网络暴力事件时,要时刻保持自己的一份理性,理性去分析一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江歌案”中,愤怒的网友无一不是站在江歌以及江歌母亲的角度,替她们抱不平,善良有余,理性不足,这不禁让人想起一部电影《搜索》,剧中的女孩也是由于筋疲力尽时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且态度不很尊敬,一时间被网友人肉搜索,最终失去工作,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实中的事件也不胜枚举,各位“善良”的网友如果站在刘鑫的角度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一下,换做是你,你会比刘鑫做的好吗,我想结果谁都不敢肯定的作出答复。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些社会热点时,请保有一丝理性,不要让自己的善良毁了一个罪不至死的人。
其次,笔者认为,在保有理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的通过自身,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
“江歌案”中,不少网友自己本身对案件其实没有过多的关注,只是一味的随大流,别人在网上声讨,自己也就加入其中,甚至言辞更加激烈,似乎不这样做,就体现不出自己的“良知”,而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人,才让这起案件逐渐演变成为一场社会暴力事件。笔者想说,我们要关注新闻热点,但是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件本身,应该是凶手的惩罚,刘鑫纵然有错,自有法律去惩罚她,就请我们不要再对她加以暴力,人生而平等。
以上,便是华图教育集团关于此次社会热点为广大考生提供的答题思路切入点,在面试答题中,站在死者角度,呼吁良知,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但深度不够,我们应该看到此类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对深层次的问题加以思考,理性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