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奋力交出建设“重要窗口”高分答卷
近年来,金华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民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履行好“三项基本职能”,按照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答好民政事业“高分答卷”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认真谋划,积极部署,扎实推进,全力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市、智慧治理示范市、幸福颐养样板市、暖心服务先行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民政30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去年11月,在浙江省民政会议召开前夕,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30条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指引了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方向。会议闭幕后,金华市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全省民政会议和“民政30条”意见精神,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围绕打造“四个标杆区”,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基层能力建设、数字民政和法治民政建设等方面工作,深入研究分析、组织开展调研,着力跳出传统“小民政”局限,开创性构建现代“大民政”体系。在系列高质量调研和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中共金华市委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金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了深化改革创新的主线,形成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7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质量全市民政会议暨第二届金华慈善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指引了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方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二、聚焦精准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加快构建高质量基本民生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1+8+X”大救助体系。统筹推进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8项基本救助,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先后出台《关于规范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和实施低保低边渐退期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金华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金华市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联合12部门出台《金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和精准救助。推进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两线合一”,市、县、乡、村四级依托大救助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对象精准认定、绩效精准评估。9月1日起,全市平均低保标准提高到835元/月,10020元/年,义乌市达到900元/月。三是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全市挂牌成立11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全覆盖,着力打造市本级和义乌市两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市本级正在筹建中,今年将建成100家示范型儿童之家。四是实施困难群众探访关爱。拟起草探访关爱制度,对重点对象每月一访、其他对象每季度一访。五是积极推进救助管理机构改造升级。全市8家救助管理站计划分别投入30万~3000万资金,按三级站标准实施新建或提档升级。
三、聚焦智慧治理,注重社会协同,加快构建高质量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东阳市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全市《村务监督工作规范》推广率100%。推进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二是高质量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1个省级、市级试点乡镇(街道)的308个村(社)已全部完成村(社)“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三是赋能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发展壮大。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29564家,每万人超过52家,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覆盖90%的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全市投入扶持资金超过1500万元,率先建成市级社会工作总站,20家基层社工站基本完工,率先出台《金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社工考试报名人数达21900人,同比增长近300%,位列全省第一。
四、聚焦幸福颐养,优化服务供给,加快优化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一是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7家敬老院改造提升任务,19家公办养老机构设立了失智症照护专区,失智症专区床位占公办机构床位的5.5%。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53.29张,其中机构床位40张,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达51.6%。二是抓好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全市连续第7年把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今年计划建设的46家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进入施工阶段。650户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405户,完成率62.3%。三是打造全省康养高地。2月12日,成功入围全国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市,争创试点先进。
五、聚焦暖心服务,提升均等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基本社会服务体系。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法,两年累计投入资金7.2亿,节约殡葬用地3800余亩,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9.5%,50.3%的乡镇(街道)建有节地生态安葬点,联合市发改委、市场监督部门开展殡葬服务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婚姻登记场所3A级达标率50%,2022年全部达到3A级,40%达到4A级。全市加快地名“一件事”改革,永康市推进“城市大脑+智慧民政”、磐安县推行“全域旅游地名地址协同管理”,分类、分级、分层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整治和标准化处理。实施“金华地名五十佳”评选,联合市纪委讲好地名中的清廉故事,已连续12期在《金华晚报》刊登。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民平均水平的94.7%,移民群体稳定和谐。全市实施慈善基地“1234”计划,建成慈善基地9家,实现县市级慈善基地全覆盖,截至目前,市慈善总会系统接收善款捐赠6265万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逝者身后事、收养登记、婚育户登记、门牌办理四个“一件事”改革领跑全省。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勠力前行、拼搏实干,着力在建设“四个体系”和“四个标杆市”上下功夫,结合金华实际,书写更多“大”字文章,铸造更多“金”字招牌,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