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相关概念
*国考,全称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便于行文,下文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今年十月份前后公布,对于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应当时刻关注报考公告,多方面获取信息提早开始准备
>>>考情考务
成绩计算方法
进入面试阶段的条件: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选的比例(5:1 或 3:1),按
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报考者可于 2021
年 1 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最低合格分数线。其中,8 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
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
分别占 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和中国证监
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
分别占 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
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 40%、30%、30%的比例合成。
总成绩计算方法: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 50%的比例合成;
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成绩占 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 50%的比例
合成,其中,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 15%。
>>>答疑解惑
⑦ 常识判断类考题,除图形推理部分外,还有哪些考情新动向?
定义判断:一般会考查多学科定义,比如心理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经济
学、管理学、文学等,定义内容可能与当年热点话题有关,考生还需注意定义判断的
选是题和选非题。
类比推理:近几年考查对应关系,比如功能对应、作用对应、原材料对应、
职业对应、文学常识对应、生活常识对应等,有些题目还涉及到二级辨析,需要考生
认真多考虑几个层面。
逻辑判断:浙江省省考常考的题型有加强论证、削弱论证、前提假设、分析
推理等,这几个题型将继续是重点考查对象,尤其是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近些年都
是占了绝大部分逻辑判断的题目,需要重点练习。
>>>练习题
1.大学生认为工作不理想,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你怎么看?
【题目类型】
认知能力.观点认知
【得分要点】
1、开头
(1)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应予以理性看待
2、原因
(1)大学生没转变心态,工作期望值过高
(2)新进单位对工作认识有偏颇
(3)大学生自身工作经验不足
(4)单位对新员工的心理需要重视不足
3、对策
(1)降低对工作的期望值,积极转变心态
(2)认清、适应并主动融入工作角色
(3)提升工作能力,尽快适应新工作
(4)用人单位做好新员工培训工作
4、结尾
(1)大学生应保持乐观心态,直面困难
【参考解析】
目前,大学毕业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大学生就业领域单一、就业区域相对集中、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冷门专业缺口巨大等一系列现状,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出现大学生认为工作不理想,理想和现实有差距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予以理性看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自身没转变心态,工作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精准定位,导致面对新工作,心理上落差大。其次,新进单位对工作认识有偏颇。大学生新进单位大多从事基础、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没接触到核心业务,感觉不受上级领导重视,致使心理落差大。再次,大学生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对于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不熟悉致使不能胜任新工作,进而导致心理落差大。甚至会出现自身理论无法在工作中实施,出现“读书无用论”这样的想法,加剧心理落差。最后,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归属感和心理需要层面重视不足。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学生降低对工作的期望值,积极转变心态,尽快适应新工作。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理论准备的同时,充分做好实践准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或者利用假期到心仪的单位进行实习,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多参加学校的讲座等活动,明晰就业形势,积极调适自身的心态。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调整心态,跟家人朋友聊天消除内心的偏见,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二,大学生认清、适应并主动融入工作角色。刚进新单位,琐碎的事物性工作是熟悉单位的一种方式,一定要细心耐心地做好。正如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对于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第三,大学生提升工作能力,尽快适应新工作。在工作中可采取多观察老同事的处事方式和办事流程、加强自身学习、向领导请教等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同时,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尽快熟悉单位同事,建立与同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第四,用人单位做好新员工培训工作。单位在新员工上岗前,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企业文化等方面培训,让新员工在工作和心理上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技术型等特殊岗位可以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对于新员工多举办些团建活动,加强员工对于组织的认同感,促进同事间的关系。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直面困难,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