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简单来说应答性行为就是指巴普洛夫做的条件反射的实验,先有刺激物的出现,再有行为的出现。而操作性行为就是指斯金纳做的迷箱实验,先有行为的出现,再有刺激物的出现。简单做单选题的备考。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说妈妈说小明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会带你出去旅行。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说妈妈说小明如果你好好完成作业,就不用做家务了。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比如说看到垃圾后绕道而行。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比如说知道前方有垃圾选择绕道而行。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比如说班上有一些喜欢做鬼脸的学生,后面老师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发现慢慢的学生就不做鬼脸了。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说妈妈说小明如果你不好好完成作业,你就去洗碗,打扫卫生。
答题技巧:第一步:判断题目中行为人的行为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是上升,那必然是强化。如果是下降那就是惩罚或者消退。第二步:如果是强化,再判断题干中的刺激是给与还是撤销,如果是给与就是正强化,如果是撤销就是负强化。如果是下降,那么就判断题干中是否有刺激的出现,如果没有刺激的出现那就是消退,反之就是惩罚。
3.程序教学
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基本做法:
(1)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
(2)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3)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