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货币,剩余价值是交换得来的货币量减去投入的货币量所剩余的货币量。尽可能追逐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3.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C表示)。
2.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用V表示)。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后果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不断发展的最突出的后果,就是导致并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实质和根源
(1)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生产过剩
(2)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3)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出现,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几个阶段。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例1·单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选项B属于榨取相对剩余价值,选项C与题干无关,选项D正确,无论是榨取绝对剩余价值还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都需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故本题答案为D。
【例2·单选】下列关于剩余价值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
B.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答案】D。
【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阶段产生的,也就是对劳动了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