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之"后→前"
翻译推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后。例:“如果,那么”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另一种是后→前。“只有,才”。学生一般都会认为前→后,比较好记,又比较好学。但是对于后→前,考试中更容易出错,也相对比较难一些。所谓后→前。就是一句话,用一个逗号分开。逗号后面的推出逗号前面的。比如只有年满十八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年满十八岁了一定拥有选举权么?不一定。因为有可能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也有可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前者不可能推出后者。只能是后者推出前者。依常识而言,拥有选举权的人,一定年满十八岁。年满十八岁是必要条件。“只有,才”是最简单的一种后→前,考试中还是以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为主。例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典型的“不,不”结构。如果你是好汉那么你一定到过长城。好汉→到过长城。在例如,除非你跪下,否则不原谅你。翻译过来是,原谅你→你跪下。或者再如过四级是过六级的前提。翻译过来是过了六级一定能→过了四级,反之不然。再如,水是鱼儿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过来是鱼儿要生存就必须有水,鱼儿生存→水。综上所述,后→前是一种必要条件。谁是必要条件谁被推出。各位考生在拿到题目时一定要分析透彻,然后在写出翻译推出式,这样的话做题思路很清晰,正确率会提高。
例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搞好环境保护
B只有搞好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即使没搞好环境保护,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搞得好
解析 先翻译后推理原文提干中说到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得知: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A否定前件得不到确定结论,B“只有,才”后→前考生们一定要仔细读每一个选项,翻译之后符合题干中的肯前肯后式。C否后→否前,但选项中是否后肯定前件,不正确。
D仍然是“只有,才”的形式,后→前,翻译之后是肯后,肯后是得不到确定结论的,所以此题目选择B。
例 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解析 先翻译后推理原文中出现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由此观之,后→前,①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后半句中还出现了必要条件,后→前,②大量资本→高储蓄率。由连锁→理得知③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高储蓄率。
A对于翻译①,肯定后件,得不到确定结论。
B对于翻译②,肯定后件,得不到确定结论。
C对于翻译②,否定前件,得不到确定结论。
D对于翻译③,否后否前。运用了推出规律以及连锁推理。
因此答案选择D。
各位考生,“后→前”是我们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各位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找到关键词并加以分析。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千锤百炼的积累,望各位在平时多做题,熟能生巧,才能提高此部分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