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唐朝正式确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其中,决策者为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六部。
例: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这一制度开始予隋朝
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根据所学,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一般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是在明清时期。因此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