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标题填入题中的故事类
标题填入题虽然在国考和省考考的题量不大,通常只有一道题,但因为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到的知识点繁杂,很多考生在做题时往往会把握不准。通常会涉及多种文体风格,常见的有散文、议论文、故事、新闻简讯及游记等这些文体,而近两年故事类的文段考察频率比较高。给故事起标题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今天会针对这一类题目给考生提供一些做题的切入点。
故事类文体,顾名思义,文段通常是一些哲理、寓言或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比如小时候大家学过的“刻舟求剑”,这就是一个寓言故事,大家平时看过的小说,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都属于故事类,根据历史事实进行了文艺化创作。大家看这些标题,不难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都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炼。所以我们总结出给故事起标题的思路。
第一,概括故事内容,也就是把握故事的梗概。而故事的内容需要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总结,通常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六要素:人、地、时、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而国外有些作者会以故事的主人翁作为标题,比如《灰姑娘》,有些时候会以地名作为标题,比如《敦刻尔克》,但中国的故事更多的是会把故事内容作为标题,有时会在标题中加入人名或地名,就像《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标题中既有人名,又有故事内容,《郑伯克段于鄢》则既有人名又有地名还有内容。总之,不管如何设置标题,都要在故事六要素中去概括。
第二,在概括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升华。拿《红楼梦》来说,以前又叫《石头记》,但《红楼梦》更为大众喜爱并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石头记》只是对故事内容的起因做了一个概括,而《红楼梦》这个题目就对故事主题进行了升华,并且具有一定的寓意,符合中国人的人生观,人生繁华如红楼,最终不过是梦幻一场,所以说这个标题更好。也就是说故事类标题可以对其中包含的哲理进行提炼和同义替换。
【例题】寺里有个小和尚,方丈让他每天去寺后两座山外的镇上买日常用品,而别的小和尚都是去山前中途平坦又近的市镇,却回来得比他还晚,他们对方丈说:“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东西重,我才更小心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态啊!”这小和尚就是日后声名远扬的玄奘法师。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路曲心直 B.付出才能收获
C.佛心源自坎坷路 D.劣势也是优势
这道题答案为A,但很多同学会误选C。很明显这是一个小故事,有人物、地点和时间,也论述了小和尚去买东西的经过。对比A、C项,A项是对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进行的提炼,故事的哲理就藏在方丈说的那句话里,而C项“佛心”是故事本身内容,这道题有更好的选项所以我们不选C。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