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备考技巧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事业单位备考】关于行政监督的讨论

浙江华图 | 2020-02-20 15:53

收藏

  一、概念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二、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行政监督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行政监督的主体划分:

  (1)政党监督,即指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2)权力机关的监督,即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4)社会监督,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5)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

  2.依行政监督体系的划分,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有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以及上下级、平级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

  (2)行政外部监督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主体为国家权力机关。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主体为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政党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施的监察与督导。

  3.依行政监督的性质划分,行政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1)一般监督是指各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全部行政行为实行广泛的、经常地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如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等机构依照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

  (2)专门监督,指担负专门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对监督对象的监督,如审计机关的监督。

  4.依实施监督的时间划分,行政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决策、开展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监督;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听证会制度。事中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行政决策或者行为作出之后,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的监督活动。

  【例题】我国已建立了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政协③司法机关④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行政外部监督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主体为国家权力机关。①项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主体为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③项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政党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施的监察与督导。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②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不属于国家机关。人民政协不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②项错误。

  ④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是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授予行政监察权力的国务院监察机关,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④项错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